关于教与学的一点心得。

我很喜欢这种「天开了」的景象。沉沉的压在头上的乌云开了一条缝,然后我们会发现美丽的日光与天色从来就没有消失过/DEC.2018拍摄于巴黎。

 

。我希望自己是温暖的土壤,看着学生和案主长大,生命结出累累果实,一起让世界变得更芬芳香甜。

上周跟朋友聊起教课跟做个案,仔细想想,这10年来我就是一直教课,教各种课,还有做个案;但做个案其实就是一对一教课,所以还是在教课。唯一做过跟教课不太有关的工作,大概是17岁在便利商店当过一个暑假收银员,还有18岁在大学图书馆当过一学期编辑组的馆员。

我差不多是没做过跟教学无关的工作的,这几年来我也一直用心的想把课教得更好,包括了持续重新编辑讲义,进化教课的技巧,丰富教学的内容,只因为我真的喜欢教课。我希望自己是温暖的土壤,看着学生和案主长大,生命结出累累果实,我们一起让世界变得更芬芳、更香甜,多好。

 

。IT’S NOT MY SESSION, IT’S OUR SESSION, WE ARE AMAZING.。

我常常接到别人转介来的案主/学生,也经常把案主转介出去给我觉得更适合的教师或疗愈者。有一天跟同修聊起教课跟做个案的心情,同修说:

「当然每一节个案我都很用心,可是如果是朋友介绍来的,我还是会更在意一点点。因为⋯⋯除了自己之外,还背负了朋友的信任跟名声,总觉得无论如何,不能丢朋友的脸,不能做下溪下井的事,不能辜负朋友对我的信任。」

欧洲的同修上个月跟我提了几次:「我的一些学生和案主对妳能做的事情很感兴趣,如果妳有机会来巴黎的话,愿意排出几天当成工作日吗?」

我想了几天,觉得自己应该有足够的勇气跟各方面的实力,能够克服所有的障碍。于是订了机票,行李收一收,投票隔天我就带着SRT的本子跟灵气个案记录单出发去巴黎了。很幸运的,我也在巴黎与诸位案主正式的一起完成了一节又一节美好的个案。

有一节个案结束之后,案主对我说:「Your session is so amazing.」,我始终记得瑜珈老师说的:「It’s not my class, it’s our class, we are impressive.」于是我也对他说:「It’s not my session, it’s our session, we are amazing.」

 

***

离开巴黎的前一夜,同修笑嘻嘻地问我:「怎么样?妳喜欢巴黎吗?」

我说:「你知道,我不是第一次用外语替别人做个案、抽牌。我经常边旅行边在青旅交谊厅帮人算牌、做灵摆个案;有一次还在柏林的餐厅户外座位上,一边吃猪脚,一边帮人解星盘。可是在这里感觉很不同⋯⋯」

他接口说:「因为妳是来做正式个案的。人在进入正式工作状态时,心情会不同,工作与收入往往也会让妳所在的城市有不同的意义。我希望巴黎对妳来说是个有意义的地方,更希望巴黎能给妳足够的收入,这样妳才有足够的动力一直回来,对妳好,对这里需要灵性个案的人也好。」

 

***

你们也许不知道这件事吧?你们不知道⋯⋯

我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人们喜欢我,为什么大家想要上我教的课,为什么选择让我做个案。

我到现在也不懂。

但我接受了「大家就是选择了我,即使我想不通为什么」这状况。

我现在可以跟这个状况和平共处,不要再怀疑自己。

 

***

一路走来,我只有感觉到愈来愈谦卑,愈来愈感恩。感谢每个人对我的信任,感谢命运如此善待我,感谢宇宙始终指引着我。教与学是一体两面,如果没有学生与案主的信任,愿意一起来完成一堂课/一节个案,如果没有同修对我的信任,纵有一身才华我也是无处发挥。

巴黎或台北或柏林,都是一样的,都不会有我的立足之地。

话说回来,我在教学中分享的智慧与讯息,事实上也从来不属于我啊!这些智慧一直都存在着,我只不过是一个管道,让通灵讯息、让能量流动出来的管道。

在这种心情中待得久了,我愈来愈常觉得⋯⋯我也不在这里了。

或者该说,其实我从来没来过这里。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认识的人会陪伴你一起抵达多远的地方。

短期之内,我并没有长居海外的计画。不过待在台湾的时间确实会比以前少一点。能开课和能做个案的时数都会减少。如果有想要做个案,但是在可预约时间表上没看到适合的时间的,请写信到 [email protected] 来跟我讨论时间,工作坊也是。

说到工作坊,我想顺便讨论一个观点:从以前到现在,都会有学生不想参加人数太多的工作坊,觉得学生数量多,好像就会稀释掉自己能分到的教学资源,老师顾不了那么多人之类的。

根据我各种教课各种上课的经验,我的观察是⋯⋯人数太多老师会顾不了的状况,只会发生在托育或初等教育的情境中,因为孩子会哭闹,或者需要人照顾一些非常基本的需求。再来,在课堂中,我对2个人还是对22个人讲课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讲义都是同一本,除非我讲课技术太烂,讲到学生都听不懂,否则一堂课下来可以吸收多少,是学生自己要能掌握的。

能在同一堂课中相遇是很好的缘分。你跟你的同班同学程度差不多、兴趣差不多,也很有机会变成聊得来的好朋友,多认识一点人,以后还可以揪团团报省报名费。我自己上工作坊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杰出的同修,彼此转介个案,互相支持。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认识的人会陪伴你一起抵达多远的地方。就像我也从来没想过,我一起上课的同班同学,开启了我去海外工作的机会。

对你的同班同学心态开放一点,他们不是来瓜分你的上课资源的,你们就是彼此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