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

回頭看自己,總是會有很多新鮮事重新浮現。

幾年前,我剛開始積極的改變自己時,總是喜歡磨著一個認識10幾年的好朋友,問他:「你說,我是不是改變很多啊?我現在是不是變得很不一樣啊?」然後,我期待他給我「對啊,你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你好棒喔」之類的答案。

但他每次都會說:「你確實有些部分提升很多,但是某一部份的你,始終沒有改變。」

這時候我就會不太開心,我想:「哼,我看你也很難體會我經歷了哪些事吧!」後來才發現,那時候的我依然渴望著別人認同我的提升,並且對過去的自己有某種程度的自我厭棄。

他總是說,10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強(ㄐㄧㄤˋ)」的性格是一直沒有改變的:「你很強,倔強的強。」

差別在哪?倔是固執,強是好勝。

以前聊起這話題時,不知道為什麼,我從不把他說我很「強(ㄐㄧㄤˋ)」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我們又聊起這話題,我說:

「欸,我發現一件事情耶,我都會跟我崇拜的人交往。每個我會交往的男朋友,除了喜歡之外,一定都要有某個部分是勝過我,要讓我會崇拜他的!」

「直到有一天,在那個我崇拜的特質上,我勝過我的交往對象時,不知不覺的,我們就會很快分手,因為他們在我眼裡的光環沒了,這時候我會去追逐下一個令我崇拜的對象。」

他說:「好勝的人,本來就容易被比自己更強的人吸引啊,我看你應該適合跟毛澤東之類有領袖氣質的人交往吧!~~Hi,江青。」

「江青你個頭。」這時候,我忽然發現一個在我的生命中,反覆出現的模式--我在每個男朋友身上,尋找我想要超越的特質。當我超越了,我就把他們拋在身後,向下一個特質前進。

觀察到這一點,我驚訝的發現,我不止在選擇男朋友這件事情上好勝,許多我曾經達到的目標,驅策我的動力並不是對那件事物的熱情,而是我好勝。

念研究所,好像是因為大家都在考,所以我也來考一下;碩士論文不但拼死拼活的寫,還選了超冷門艱困的領域,全台灣只有5個人跟我同領域。

考試不但要考,還要考贏很多人;寫論文沒啥了不起,還要選博士班才會沾到的領域;練瑜珈不夠,還要練最難的阿斯坦加;會教有氧不夠,還要會教最難的格鬥有氧……

好勝,成為驅使我不停努力的動力,卻也成了混淆我的迷霧。我不知道我是真的喜歡這件事,還是喜歡贏的滋味?

好勝讓我累積了不少成就及實力,卻也讓我在贏了之後,很難有持續下去的續航力。因為我不是真的很喜歡某件事,我只是喜歡贏。

當我贏了,我就得到我想要的了,沒有熱情支撐,自然很難持續。在外人來看,就成了「在達到某個程度的成功之後,放棄並轉身離去。」

沒了好勝的話,我前面的人生會剩下一些什麼呢?會不會什麼都沒有?我忽然茫然,因為我分不清「真心的熱情」推動著我做了哪些事情,「想要贏的渴望」又推動著我達成了哪些目標?

一種是心中滿溢著熱情,於是能量湧出來,源源不絕的讓人們可以完成某個目標;一種是心中匱乏著,於是攫取的渴望湧出來,狠狠的贏、努力去拼,從外面不停的抓。

那幾天的頹然跟茫然,讓我整個人陷入了off的狀態,我相信我一定展現過真心的熱情,但是對贏的渴望,似乎佔了我大部分的記憶。

我像失去動力的潛水艇,無力的沉在冰冷黑暗的海洋深處,動彈不得。但,格鬥有氧教練資格檢定考已經迫在眉睫了,無論學科或術科,我都還是個完全無法通過考試的學生。

我對叫我江青的朋友說:「怎麼辦?一方面我好想要依賴好勝心再幫我一次,幫我通過考試拿到資格就好了……一方面又覺得,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其他的方法來贏?」

他說:「這怎麼能算是依賴?好勝原本就是你的一部份,歷史上能留名的成功者,往往也都具有好勝的特質,你頂多叫做『發揮好勝』,不算『依賴好勝』吧!」

我說:「好啦,發揮就發揮,問題是每次用好勝這招,事後都很容易沒熱情,感覺也很空虛。我只是想贏,又不是真的喜歡。」

他說:「那你要趕快在格鬥有氧上找出一個特質,這特質會促使你用熱忱去練習,而不是為了想贏過其他考生而練習。沒有興趣作為支撐,以後中斷的機率真的很大。」

我想,不止格鬥有氧,所有的事情我都得重新檢視一下,我究竟是被什麼樣的動力驅策著去做那些事情?包括成為靈性能量治療師這件事,會不會,也只是因為我好勝?

和朋友聊起這話題時,朋友提到一個我之前沒留意到的可能性:

「你會不會只是倦怠了,然後你誤會你的倦怠,是對這件事情沒有熱情?你之前不是還說,你死前最後悔的是在能量療法上走得不夠遠?你不是也很喜歡阿斯坦加嗎?」

對話的當晚,我沒辦法馬上確定,但是之後練習阿斯坦加,還有進行能量療法時,我發現我確實很喜歡這兩件事。然而,想要做得更好的好勝心,也摻雜在其中。

原來,做每一件事的動力,都不是單一的純粹動力。對事物本身的熱情,和對勝利的渴望,會以不同的比例摻雜在每一次的行動背後,驅策著我。

更複雜一點來說,或許還會摻雜到害怕輸、害怕不被認同、害怕不被愛、害怕自己不夠優秀的憤怒。想贏是一種動力,但是想贏想到變成一種執著,那就累了。

我想,我該做的,是試著將「對事物本身的熱情」的比例拉到最高,但不需要把其他的動力給剔除,因為以現在的我來說,那幾乎不可能做到,畢竟我還是喜歡贏、喜歡被別人認同等等(能得到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或許有這種100%的純熱情,但諾貝爾沒有格鬥獎……so……)。

「別讓好勝心成為100%的驅策力。永無止盡的一直比比比,比到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個要比什麼,這時候,就被自己的好勝心打敗了。」--友人如是說。

這整個過程大約花了我半個月,感覺很奇妙,像是重新認識自己一樣。我被一個我完全沒有察覺的性格特質,左右我的生命將近30年,而我到半個月前,才發現這件事。

過程不太好受,茫然、頹然、無力、自我懷疑、想要逃避,全都湧上來,但是值得。一直看外面、看別人,卻從來不看自己,總有一天會掉到坑裡。與其爬得愈高、跌得愈深,不如隨時隨地看好自己。

大天使神諭卡裡有兩張,一張是「認識你自己」,另一張是「你知道該怎麼做」。我覺得,這兩張是連在一起的吧!當你認識到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時,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只不過人看自己時,總是會有盲點。這時候,能清晰的認識你,並且願意提醒你的朋友或導師/治療師,就是很重要的存在。

ps.寫這篇文章的過程間,我上國圖的全國博碩士資料網,確認跟我研究同領域的人數,我發現有另一本碩士論文,把我的碩士論文列為他的參考書目之一,害我開心到一度想要再把博士班唸完……

看來虛榮心也是我的驅策動力之一。

11 留言

  • ckelly0816
    Posted 2010-11-24 13:37:00 0Likes

    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O^
    版主回覆:(11/25/2010 01:32:49 PM)
    因為Vanity超級好吃、超級美味、所以難戒啊~

  • Posted 2010-11-24 17:53:43 0Likes

    嗨,江青。
    XDDDDDDDD
    版主回覆:(11/25/2010 01:37:16 PM)
    「……江青你個頭。」

  • iris
    Posted 2010-11-24 23:53:13 0Likes

    什麼領域?我好奇的是你寫什麼領域 哈哈
    另外 看這篇文章 我覺得有點什麼在我心頭竄動
    改天跟你分享
    版主回覆:(11/25/2010 01:37:58 PM)
    哈哈……不告訴你。
    等你分享你心頭的竄動囉!^^

  • Richard
    Posted 2010-11-25 01:53:49 0Likes

    對權力的渴望來自於不安全感
    不過得到越多後
    越不安全
    追求好勝也許是來自幼年時期遭到否定所做的彌補?
    版主回覆:(11/25/2010 01:25:44 PM)
    我無法回答你最後一個問句。
    一個徵兆或結果會出現,逆推回其原因,原因很多是一回事,這些紛雜的原因會錯綜複雜的交纏在一起、相互影響,才是最難搞定的部分。
    看了愈多的書、見過愈多的個案之後,我愈覺得所謂的因果,並不是「一因對一果」這麼簡單的單軌進行方式。

  • 訪客
    Posted 2010-11-25 02:10:56 0Likes

    嗯…如果說, 選擇冷門領域是好勝心…
    那唸完博士後創了一門新研究領域,
    而且還是一門必須了解心理學, 生理學和資訊科學才能進行研究的領域…
    算是種虛榮心? 還是只是想凸顯自我的個體性?
    PO 在這裡應該也是種好勝心+虛榮心的表現吧? XDD
    版主回覆:(11/25/2010 01:22:58 PM)
    照你這麼說的話,我相信這位博士後研究者,創造了一門同時需要具備「心裡學、生理學、資訊科學」的學門的人,就是真的有真材實料啊!
    很多事情,不是只靠著想凸顯自我的慾望,或者虛榮/好勝就可以做到的,實力也很重要。沒實力有慾望,很多東西不見得能被創造出來。
    是什麼樣的學門?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 le bonbon
    Posted 2010-11-25 12:18:44 0Likes

    讚喔~
    Teen的真誠與勇敢,一直是我所佩服及欣賞的。
    好勝心?很好! 虛榮心?也很好!
    如水一樣,載舟覆舟,看你怎麼使用,而不是被使用。
    就像人生前進的動力,不是只單單一種,每個人有不同的混合比例,不能像中央廚房SOP流程一樣,一體適用。
    重要的是過程以及當中的覺察,對結果放手~
    版主回覆:(11/25/2010 02:10:45 PM)
    覺察真的比一切都重要,人的習氣是最難戒除的,一時之間不察的話,類似的事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反覆的出現。
    我很開心這次可以找到這個模式,因為我們無法療癒看不見的傷口。傷口唯有被看見,才能被療癒。

  • 訪客
    Posted 2010-11-26 05:52:48 0Likes

    不論是甚麼樣的心態,
    只要能從覺知中接受它當下的存在,
    就是覺察了。
    難為人會被物理身體所干擾,
    心智雖知道要隨時覺察情緒和思緒的轉變,
    卻經常會被周遭的能量和磁場所打擾。
    唯有持續覺察,
    直到身體的細胞習慣了它之後,
    身心靈才不易受到混淆與打擾。
    Teen 的工作很重要,
    幫助人從靈魂療癒起,
    是解開身體細胞創傷的起始,
    因為靈魂與細胞的記憶是不可分的。
    靈魂的形狀會造就細胞的長成型態,
    細胞的創傷會造成身體磁場的改變,
    因而影響靈魂的組成。
    Teen 所經歷過的一切,
    都是要去尋找自身在身心靈上的所有關聯性,
    每個人的身心靈關聯都不同,
    Teen 找到了那個入口,
    所有的精靈、天使與高齡都很開心。:)
    版主回覆:(11/26/2010 02:45:07 PM)
    你寫得真美!謝謝你~
    其實我並不確定,我是否真的找到了某個入口?我只知道,我不停的看見自己還不和諧的地方,然後,試著為這些地方,負起全部的責任。

  • nana
    Posted 2010-11-29 20:30:00 0Likes

    要跟teen 和大家分享 奧修(親密)一書的其中一小角
    書中說到莊子有一段寓言:
    有一個人被自己的影子所深深困擾 並且對自己的腳步聲感到非常不滿 所以決定要擺脫這2者
    他想到的辦法就是避開它們 於是他站了起來 開始跑 但是每當他一隻腳停下來 他就聽到另一隻腳的聲音 同時自己的影子一點也不費力地跟在他身邊
    他將此歸咎於自己跑的不夠快 所以他越跑越快 一直沒有停 一直到最後他累死了.
    他不明嘹 只要在樹蔭下休息 他的影子就會消失 而且如果他靜靜的坐下來 就不會有腳步聲
    推薦這個故事給大家還有teen 還有奧修(親密)這本書
    版主回覆:(12/01/2010 05:07:37 PM)
    我是透過奧修禪卡和蛻變占卜卡認識奧修的。
    謝謝你的分享,很美好也很貼切!

  • 小羽
    Posted 2011-03-01 10:56:05 0Likes

    [怎麼辦?一方面我好想要依賴好勝心再幫我一次,幫我通過考試拿到資格就好了……一方面又覺得,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其他的方法來贏?]
    這也好像我自己的寫照和最近的心情喔!我以前也超好勝的,然後,依靠好勝心來幫我達到很多事。現在則處於「想用純然的熱情來取代好勝,但在放開舊模式後還沒找到新平衡」的不穩定狀態,很多時候,其實有點茫然……雖然努力「聆聽內在的指引」,不過,我多數時候還是聽不出個什麼所以然,我一直很不會分辨什麼叫直覺,什麼叫做小我意識。
    [練習阿斯坦加,還有進行能量療法時,我發現我確實很喜歡這兩件事。然而,想要做得更好的好勝心,也摻雜在其中。]
    我也是處在這個狀態 Q_Q……
    現在做的事,我確實很喜歡,但也有好勝心摻雜在其中……
    [一個徵兆或結果會出現,逆推回其原因,原因很多是一回事,這些紛雜的原因會錯綜複雜的交纏在一起、相互影響,才是最難搞定的部分。]
    真的,越來越有體會,尤其是在上次看了你的「飯碗」比喻之後,一一印證到自己的生活中,越想越覺得貼切……
    通常碰到這種,Teen 都怎麼處理呢?是不是要抽絲剝繭,然後一次又一次地處理,每次清理一個事件之類的?然後,通常一個徵兆和結果,必須好多次、針對不同事件的清理,才能慢慢明朗起來?
    不過,分享一件有趣的事。你提到的這個問題,跟我現在做細胞研究遇到的問題好像,通常造成一個細胞的反應或結果,可能來自很多成因或調控路徑,而且這之中又交互影響、糾纏不休。當我們人類,只想把它單純化來研究時,就常常無法圓滿解釋一個結果是來自某種單一調控了。不過,在生物學的研究上,這種複雜的情況對我們而言,反倒是「再正常不過」了,生物本來就是複雜而多變的,只是,這種「複雜的正常」對我們這種「只能有一個變因」,而且最好「改變這個變因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結果」的實驗設計者而言,會是個大麻煩……我最近遇到麻煩了!XD
    版主回覆:(03/01/2011 12:29:42 PM)
    『是不是要抽絲剝繭,然後一次又一次地處理,每次清理一個事件之類的?然後,通常一個徵兆和結果,必須好多次、針對不同事件的清理,才能慢慢明朗起來?』
    這倒是不見得。我覺得清理的速度和效率,要看一個人對自己覺知的程度。你愈能夠覺察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動力來源是什麼,就愈能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什麼選擇這樣做。
    當你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你就能選擇你要不要這樣做。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選擇」要不要這樣做,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什麼給驅動著。
    所以我覺得你也可以馬上頓悟,不用慢慢明朗啊…
    『這種「複雜的正常」對我們這種「只能有一個變因」,而且最好「改變這個變因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結果」的實驗設計者而言,會是個大麻煩……』
    科學或理論,原本就是將現實中會發生的情況最簡化之後,提出來的一個理想狀態。可是這些最簡化的科學或理論,因為掌握了某些大原則,所以仍然在某些領悟的進步上,發揮了推動的作用。
    就拿個大哉問來說好了:「每個人如果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把人粗分為十二類的星座會準?」
    這問題的解答我就不說了,太多人解釋過,加上我也不是星象專家,so……
    那你打算怎麼處理你的實驗遇到的狀況?

  • 小羽
    Posted 2011-03-01 15:15:39 0Likes

    喔喔喔,原來還有頓悟這一招,經你這麼一提點,倒是茅塞頓開。不過……我到現在還不太能體會「我可以選擇」這回事,雖然大腦可以理解……Q_Q
    [科學或理論,原本就是將現實中會發生的情況最簡化之後,提出來的一個理想狀態。可是這些最簡化的科學或理論,因為掌握了某些大原則,所以仍然在某些領悟的進步上,發揮了推動的作用。]
    嗯嗯,但我有時總不免懷疑,自己做出的這些簡化了的理論,或者只是個「個案」,到底有沒有用呢?雖然多數的時間我是相信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而且樂在其中……Q_Q 這樣子隱隱的擔憂也可以「頓悟」嗎?
    實驗……目前的作法可能會放著不管,一方面承認這種調控方式還有其他的因子參與,只是我們還不知道,然後再找其他的方式來證明我想證明的事。只是相對來說,這樣子的結果就比較不直接,發表的時候,所謂的「貢獻度」也就比較低。有時間和資源的時候再慢慢把那些「可能的其他因子」都找出來……
    不過,我很想聽聽,Teen 從不一樣的角度和高度給的建議(我上面的這段描述,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讓你懂?Orz)
    版主回覆:(03/05/2011 04:16:26 PM)
    你那個隱隱的擔憂,我想你的指導教授會回答得比我更好。
    ……這是我唯一的回答。
    好啦XD,你的留言讓我想起了我以前寫碩士論文的心情,我想每一份研究都面臨著跟你一樣的困境跟想法,就算我們的科系相差很多,你的心情我還是有過,我認為,你目前的作法應該算是最安全的吧!研究也正是因此,所以才學無止盡哪!
    但我還是建議你去跟你的指導教授討論吧!

  • dancetrout
    Posted 2011-04-28 21:03:31 0Likes

    我覺察 你在這個當下 是真的享受在其中
    才會全心投入這兩份你目前的熱愛
    不僅僅是好勝心或好奇心
    過去的喜愛 在現在看來 好像為不足道
    你周遭的夥伴們 是否曾經因為這個緣故而選擇遠離
    而你也順理成章的結交新的同好 新的知音
    或許你這次是真的找到你真愛的行為模式
    可以為你往後的十年帶來成功(精進?)
    祝福你 享受在你天賦的領域
    版主回覆:(04/29/2011 06:03:38 AM)
    沒有一個選擇或舉動是浪費時間的,過去的嗜好和熱情,也依然在我的生命中產生著影響力。只不過改變是恆常發生的一件事情,意圖挽住時光不讓流動,最終不得不鬆手的,終究是人,不會是其他的存有。
    至於朋友之間的來去離合,我堅持不控制也不改變他人,所以我也不受他人的控制或改變,順著緣分的流走,往往會抵達更自在的地方。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