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Hallelujah, Hallelujah.

 

我喜歡歷史悠久的宗教建築。17、18歲的時候喜歡去廟裡,那時候追求我的男生就每個週末帶我去到處逛廟(現在想想,他不會覺得自己在跟一個成天進香的阿嬤約會嗎?!)。在穆斯林國家就是看清真寺,在歐洲就是一直看教堂,一天看三個教堂,不管是church,還是Cathedral,我都會走進去。走進幾百年的建築裡,看著穹頂,聽著建築物裡的回音(註一),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在教堂裡,我總是會不知不覺的落單,用自己的速度祈禱,點燃蠟燭,聞著老建築的味道,看著那些熟悉到不行的聖經故事、聖經角色的雕像或畫像,看著那些繁複的軟線條裝飾,看不膩。在聖雅各之路上前進時,走在一起的朋友沒多久就發現我是教堂控,剛開始還願意跟我走進教堂,後來只剩我一個人瘋XD(註二)。

 

在科隆,我爬完了科隆大教堂的迴旋樓梯,也看完大聖馬爾定教堂後,就陪著朋友去藥妝店購物。從藥妝店一轉出來,眼前出現一座小教堂。大多數的教堂都是下午5點、6點鎖門,當時已經傍晚,我還是一轉頭,就請朋友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一溜煙的鑽去那間小教堂。

 

教堂裡空無一人,我低下頭簡短的祈禱了一下,穿著黑袍的修士就走過來了。他年紀很大,微笑著說:「你是基督徒嗎?」我也回報以最溫和的微笑和音量說:「喔不,我沒有受洗過,所以不算是正式的基督徒或天主教徒,但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在生活中實踐無條件的愛,以及對基督意識有更多的理解跟體驗。」

 

他說:「⋯⋯嗯,好。那個,我想回家了,我們一起走出去,讓我鎖門好不好?」

 

我:「⋯⋯」(超尷尬的跟著他走出門)

 

黑袍修士還很好心的說:「隔壁那家教堂6點才關,你可以去那邊看看。」這是德式作風嗎?既直接又實際!他把大門從暗處拉出來,教堂上鎖的時候,整扇門被明亮的天光照得一清二楚——

 

兩扇大門的門把,分別是靈擺,跟聖雅各扇貝;一扇門上有著和平鴿與橄欖枝的浮雕,另一扇門上則浮雕了一束豐饒的作物。

 

兩扇大門的門把,分別是靈擺,跟聖雅各扇貝;

一扇門上有著和平鴿與橄欖枝的浮雕,另一扇門上則浮雕了一束豐饒的作物。

 

修士很快就不見了(想必是真的很想回家),我站在教堂門前呆掉,遠方傳來街頭藝人的歌聲,是我最喜歡的Hallelujah,連走過我背後的路人,都輕聲跟著哼唱「Hallelujah~Hallelujah~」

 

 

 

我知道,那是神在跟我打招呼。

 

註一:早期沒有麥克風,教堂包括了佈道的功能,於是建築上就如同音樂廳、電影院,非常重視「和諧的放大聲音」的功能。

 

註二:聖雅各之路上有時候會有小小的岔路,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風景。某天走到一個分岔點,麥特比我靠近告示板,我就問他:「這兩條岔路差別在哪啊?」他一邊讀告示板,一邊說:

 

「喔~前面這條路比較近,直直走就可以進下一個城鎮,我們可以找午餐吃。另一條路要多走2.5公里,不過路上有⋯⋯」說到這邊他忽然沈默,吞了一口口水才說:

 

「⋯⋯路上有一家教堂。」

 

然後他超快速的補充:「看起來就是一個什麼不太起眼的小教堂啦!18世紀的,沒什麼重要的!還要多走2.5公里,嗯⋯⋯」邊講還邊有一堆非常英倫風的手勢跟表情。

 

我很識趣地說:「好!我們直走前進!」麥特聽了,竟然激動的衝上來搖我肩膀說:「Thank you! I owe you one time!」

 

後來他就聰明了,當我為了教堂兩眼發光的時候,他就會跟我約好集合時間地點,然後去旁邊的Bar喝啤酒、吃西班牙臘腸兼寫日記,等我心滿意足的回來,再繼續一起前進。

 

後記:當時我激動的在路邊狂打字跟朋友說:「我在科隆的小教堂看到我的家徽啊!」

 

另外,那個應該不是靈擺,看起來跟一堆農具綁在一起,我猜是法碼還秤砣之類的農用品的機率高一點。至於豐饒作物,我自己私心決定好了,那個就是薄荷綠之光的圖形與密碼,豐饒角當中冒出來的各種豐盛作物。

 

多美好的共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