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的質與量。

聖經的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記錄了這一個小小的故事--
一個窮寡婦在一群財主之間奉獻,不卑不亢的把兩個小錢投入了捐獻箱。比起其他財主的金銀,主耶穌注意到這個窮寡婦。他特意把門徒叫過來,並且鄭重其事地說:
「這窮寡婦投入銀庫的,比眾人投入的更多。兩個小錢在市場上的價值,於神眼光中的價值大不相同。」
大部分引述到這段經文的,會注意到的重點是「窮寡婦展現了全然的信任及交托」,她把她接下來所要過生活的一切,全都奉獻給了神,這時候真的只能全然的信靠神給予的豐盛,不僅是十分之一的奉獻,窮寡婦實踐的是百分之百的奉獻。
然而我比較想要注意的是另一個重點--神關心的是你給予的「質」,而非你給予的「量」。
順帶一提,以下我想要討論的「給予」,概念上更接近「佈施」,即「將別人所需要的事物給他,無論是那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然而「佈施」一詞容易有多餘的聯想,於是我在全文還是使用「給予」。
給予的當下,你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
有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話:「你要先讓自己滿溢出來,然後你才有能力給予。」換言之,當你給予的是你滿溢出來的資源,無論是一筆錢/一本書/一句鼓勵/一段靜默聆聽他人的時間,你應當是給得開心、給得沒有負擔、給得享受的一個過程。
於是你在給予的當下,就已經得到了某些回饋,那個回饋可能就是一個好心情,或者某些我不明白、而你自己明白的東西。
我們也都見過一種人(或者,當過那種人):將多餘的/給起來不痛不癢的資源給予別人之後,事後卻期待對方千恩萬謝、感激涕零的拜倒在腳下。接受給予者沒有按照人家心裡的劇本演出,還要被給予者冠上「不知感恩」的大帽子。
如果你曾經在心裡抱怨過「為何接受過我的贈與的人不知感恩」的話,先想想你為什麼對於「被別人感激涕零」這件事情,有這麼強大的需求與渴望,這可能更有建設性一點。
一個在物質上很闊綽的人,給予的當下如果匱乏到拼命期待他人的回饋,那給出去的,終究是匱乏的能量。向這個世界丟出匱乏,回來的,就會是匱乏。
一個在物質上也許不那麼闊綽的人,給予的當下卻給得開心、給得享受,那給出去的,就是開心享受的能量。你說,回到他身上的事物,怎會不開心?怎會不令他享受?
聖經中的窮寡婦,給出去的量--只是兩個小錢,然而其中所包含的質--是對神的全然信任。當她送出全然信任的能量時,世界回饋她的,就會讓她能全然信任。
還有,不是只有神知道,你在進行「給予」的時候,其中所包含的真正心意是什麼,其實是全部的人都會知道。

4 留言

  • Afro
    Posted 2010-12-12 12:50:57 0Likes

    謝謝妳的這番話^^
    版主回覆:(12/13/2010 07:35:41 AM)
    也謝謝你的留言^^

  • Rosita
    Posted 2010-12-13 00:54:09 0Likes

    滿溢的VS多餘的
    嗯嗯嗯…..Teen說的東西很值得大家慢慢咀嚼思考^^
    版主回覆:(12/13/2010 07:34:19 AM)
    我把這當成讚美,謝謝你~

  • 小羽
    Posted 2010-12-13 21:30:07 0Likes

    「我付出的時候便收穫!」
    版主回覆:(12/15/2010 04:14:38 PM)
    哇!這句話來得正好~
    我以前聽歐林的肯定句時,搞不太清楚這句話,你一說,忽然覺得跟我想傳達的想法挺接近的~

  • 劉振鴻
    Posted 2011-01-10 05:04:32 0Likes

    teen加油
    版主回覆:(01/11/2011 05:00:20 PM)
    謝謝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