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必備好物分享。

幾次出門旅行下來,我歸納出幾件我覺得還不錯的旅行用品,寫在這邊算是記錄,也與大家分享。

。小電爐+燜燒罐。

旅行用電爐大概是使用率最高的用品,燜燒罐則是搭配小電爐的保溫容器。我也靠著這電爐做了不少很詭異的食物(不敢自稱這是料理,頂多算是把食材加熱消毒到可食用的程度……)。自備炊具最直接受益的就是錢包,即使是物價非常便宜的國家,自煮的伙食費比起外食,還是可以省下一半左右。所以有時候我會花跟外食一餐差不多的費用,可是吃得比外食好~

 

使用時機一,天天都想喝咖啡:

小電爐第一煮是燒熱水泡咖啡。我買了一點咖啡豆,直接請店家打成粉,又在超市買了濾紙。每天早上就靠著台灣扛去的燜燒罐、環保湯匙,濾紙折在罐口上,就有了克難但是新鮮好喝的手沖咖啡~

倫敦買的咖啡豆,柏林買的濾紙,台灣扛去的保溫杯和環保餐具。

 

早上就自己克難的泡手沖咖啡。

燜燒罐有大開口,比起保溫杯,掛濾紙、煮薑茶、泡泡麵都更順手。

使用時機二,住處附近沒得吃:

有一次得提早一天去住機場附近,好搭隔天清晨的班機。我事先看地圖,發現住處附近一片荒涼,就預先在超市買了一包冷凍綜合蔬菜,和一碗油浸番茄拌乳酪。

 

當晚把蔬菜煮熟了,跟油浸番茄和乳酪「喇喇A」。

買油浸番茄沙拉,是因為覺得水煮蔬菜沒有一點點油,吃起來真的太無聊了,有點油會比較好吃。

 

再加上朋友送的半包無花果蜜餞跟巧克力,那天晚餐就打發過去了。

 

還有一次我一時意亂情迷的在東南亞離島訂了很便宜的住處,抵達之後才發現附近沒有什麼可以吃的,連遊客都很少,最靠近的超市在6公里之外(難怪可以這麼便宜),我也找不到可以租腳踏車的店家。門口那條馬路的車流量跟車速,還有塵土飛揚的程度,跟忙碌的產業道路差不多,我覺得當時我根本住到工業區……

最後在附近的全家便利商店買了泡麵、加工肉、吐司跟雞蛋。全家沒有沙拉油或小瓶橄欖油可以買,我就買了一條安佳奶油,炒雞蛋的時候當成炒菜油用,不炒雞蛋的時候拿來塗吐司,就這樣撐過五餐。

 

在便利商店最痛苦的是完全沒有青菜可以買,找得到超市的話,至少超市還有不少青菜可以挑。

 

煎完培根,把煎過培根的油拿來炒雞蛋。

旅行用小電爐使用過後,鍋子和爐子本體都會非常燙。我想大概是為了方便使用者清洗及快速降溫,所以鍋子是不沾鍋的材質,真的什麼食材都不會黏在上面。但是就是洗鍋子的時候要小心,鐵氟龍那層不要刷壞。

 

當時住的民宿還不錯,公用空間有烤麵包機跟快煮壺,買的吐司就能烤過再吃。

 

左邊的茶包是跟倫敦朋友去野餐之後,他忘在我這裡的東西。

那天的早餐因為有了倫敦來的唐寧早餐茶,雞蛋培根的肥膩厚重之外,多了一點點清爽的撫慰(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像採集者,一路搜集食物~)。

 

用安佳奶油煎荷包蛋時下手太重,拍照的時候連自己都覺得這煎蛋油多得可怕

(但吃起來感覺還好)。

 

為了變花樣,我還實驗了炒泡麵,全靠那個比我的巴掌還小的爐。

 

使用時機三,吃膩了外食:

不管哪裡的外食,調味對我來說都太多了,再加上我在某些比較落後的地方吃飯,都還要提防結帳時被店家訛詐,有一天我就自己去超市買了各種食材回去煮晚餐。

朋友:「所以你煮什麼?」

我:「誒,小白菜,玉米筍,雞蛋,蒟蒻卷,豆腐,還有烏龍麵,煮成一鍋湯麵。」

朋友:「聽起來明明就是火鍋啊!」(可惜火鍋沒拍)

煮火鍋的時候因為電爐太小,麵體一煮開之後膨脹起來,食材還得先夾進燜燒罐裡,吃完了再輪流下鍋。

搭配燜燒罐和小電爐可以帶的另一樣工具是刨刀。有刨刀的話,去超市可以買的水果就不限於只能用手剝皮的橘子香蕉類,更重要的是刨刀可以把蔬菜或根莖類食材弄成薄片,用燜燒罐煮食物的時候可以熟得更快。

而且我記得刨刀是可以帶上飛機的,如果是帶小水果刀的話,就一定要托運。但如果行李不多,不打算在托運這件事上排隊太久,刨刀是比小水果刀更好的選擇。

 

使用時機四,想吃異想天開的東西:

在清邁的時候,我太想吃大桶的優格,可是這裡的超市都只賣小瓶裝又甜得要命的優格。我想起我媽會自己用電鍋蒸優格:在碗裡或樂扣玻璃保鮮盒裡,放一湯匙優格,再用牛奶加滿整個容器,用低溫的方式溫溫的隔水蒸一夜,隔天起床就有新鮮的原味溫優格可以吃。

我想:「聽起來就是保溫讓益生菌可以長大就行啦!那我用小電爐應該也可以做一鍋優格來吃。」

當天就去超市買了小杯優格。

 

挖一口出來放在小電爐裡,剩下的就直接吃掉了。

 

也買了一瓶小瓶鮮奶,一部分做優格,一部分留下來隔天加咖啡,從美式升級成拿鐵。

我怕益生菌不夠,後來又多挖一湯匙優格放下去。

 

 把火力開到最小的1,讓半鍋牛奶+優格保溫。

用電爐做優格的成功率,比什麼炒雞蛋煎培根水煮蔬菜都低,因為我沒經驗。但當時就是做好了「失敗了我明天早上就有優酪乳可以喝了吧」的心理準備(還是幻想?),就把食材放下去。大原則就是只要能吃,即使難吃我也會盡量不浪費食物。

 

隔!天!早!上!我興奮的起床一看,優格計畫失敗……

其實鍋底有些牛奶有凝結起來,但是除了那薄薄一層之外,上面喝起來就是有淡淡優格味的牛奶。那天早餐就是把鍋子刮乾淨吃完。

 

使用時機五,省錢:

旅程到最後,手上的現金已經有點拮据了。那天我就去買了一包義大利麵跟一顆高麗菜,兩樣折合台幣大約75元吧。

煮起來跟吃起來就是大家心裡想的那樣,水煮高麗菜+水煮義大利麵的味道。

為了快熟,我選天使髮細麵。然後那顆高麗菜跟那包義大利麵,讓我吃了4餐,吃到最後我看到麵跟青菜都有點害怕,因為我連調味料錢都省了,唯一的調味料是我的洗鼻鹽

 

白天洗鼻子,晚上做料理的鹽。

其實洗鼻鹽也不是什麼特別的鹽,就是出發前我知道會需要洗鼻子,所以從台灣帶了一包隨便什麼家樂福/大潤發就能買到的喜馬拉雅粉紅岩鹽。當初沒想到這包鹽會拿來煮菜煮麵的時候加一點,只能說窮途末路的時候,人的潛能和創意都會被逼出來。

 

有一天早上想起以前看過做水波蛋的訣竅,就煮了兩顆。

 

水波蛋出乎意料之外的大成功。

後面是把吐司掰碎了,直接放小電爐裡跟水波蛋一起吃。當時連買油來炒雞蛋的錢都省了。有時候不是每個住處都有餐具,小電爐的鍋子就拿來當碗直接端著吃。

 

。瑜珈墊。

瑜珈墊是我個人興趣啦!要不要帶見仁見智。去爬印加古道那次很後悔沒有帶瑜珈墊去,白天東奔西跑一整天之後,晚上就會想要至少做個拜日式伸展一下,睡眠品質會好很多。

如果你住的地方通常會有地毯的話,帶非常薄的旅行用瑜珈墊就夠了,我這次是帶了標準尺寸的瑜珈墊。所以行李就多一件。沒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重量、件數允許之內的話,連瑜珈墊我都會托運,不自己背。超重就一定要變成隨身行李,帶入機艙了。登機之前我都還是會特別讀一下航空公司的托運規則,確保辦登機的時候不會臨時搞不定而有額外支出。

比較麻煩的是瑜珈墊體積不大,重量不重,就是形狀怪了一點點。有的航空公司只要行李的三邊長總和不要超過規定,什麼形狀的行李都可以帶進機艙。但廉航要特別注意,某些廉航會規定要帶上飛機的隨身行李,形狀就是要符合他們規定的長寬高,不符合形狀的都要再加買成托運行李。所以我幾次搭廉航,除了29吋行李箱一定要托運之外,瑜珈墊不能隨身帶上飛機,都還要替瑜珈墊再買一件托運。

行李件數限制一件,無法托運的瑜珈墊就陪我一起在機場過夜轉機。

 

我在柏林入住青旅的那天,青旅員工看到我的瑜珈墊,主動問我要不要替我把瑜珈墊保管在他們的員工用置物櫃裡,他們很貼心地先替我想到瑜珈墊不能鎖進行李箱,擔心墊子放多人房宿舍會失竊。

瑜珈墊拿回來的時候,看見上面貼著我的名字,很感謝青旅員工細心,也覺得瑜珈墊就是我的好旅伴,跟著我去了很多地方,瑜珈墊上就是我的家。

 

。洗衣服。

出門我天天手洗衣服(因為不是能用飯店洗衣服務的貴婦),我在背包客棧上看過一招可以讓手洗衣服快點乾的技巧,多次實作證明這招真的很有用,就一併記錄在這裡。

基本上,出門我會自備快乾旅行浴巾,衛生跟方便考量,即使住處有提供浴巾,通常我也不太用。所以入住的地方如果有提供浴巾的話,在衣服手洗完畢之後,就先鋪開:

 

浴巾下面是我的瑜珈墊,擦乾淨的。不鋪床上是因為床會被濕衣服弄濕。

 

把洗乾淨的濕衣服鋪在乾浴巾上。

這裡示範的是我的瑜珈褲。瑜珈衣褲本身就已經夠快乾了,至於牛仔褲跟棉外套我也試過,一樣很有用。

 

用浴巾把濕衣服捲起來。

 

捲好之後會變成這樣。

 

然後像要把毛巾擰乾一樣的,盡力把濕衣服毛巾捲給擰起來。

 

擰著擰著會變成這樣,我會找個地方卡住這捲毛巾捲,過一下子再解開,衣服的水分會被浴巾吸乾很多,運氣好的話,幾個小時就乾到可以穿了。

這招在真的很便宜的青旅不能用,至少入住的住處要能提供乾淨的浴巾。我在柏林住的青旅很有限的提供了我一條乾淨的大浴巾,我很珍惜的撐了8天,不能拿來擰乾牛仔褲和棉外套,就每天擰乾內衣褲跟襪子。

有一次在聖雅各之路上,同行的安娜早上在公共浴室裡洗她的上衣。我說:「妳不是只剩這件上衣嗎?洗了來不及乾怎麼辦?」她說:「可是這件衣服真的太臭了,你們能忍,我也不能忍,待會我穿濕衣服走路就好了。」

庇護所肯定是沒有什麼乾淨浴巾給你的,但是那間庇護所有又大又厚的紙巾,一整捆就在公共浴室裡。那天我就用大紙巾幫她把衣服捲起來絞乾,一樣有用。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洗衣訣竅跟旅行三寶(小電爐、燜燒罐、瑜珈墊)。

各位有其他大推的旅行必備物嗎?請分享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