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關於創造力的筆記

主圖是故宮展品,我一直覺得瓶身上花紋很像 正在大叫的植物系神奇寶貝。

六龜緬甸內觀時,是這樣的——每天準時去禪堂報到,風來也坐,雨來也坐,無聊也坐,痛苦也坐,見到鬼神也坐,什麼都沒見到也坐。宇宙恩典降臨感動到噴淚也坐,憤怒到想起來摔蒲團也坐,不為感覺所動,不為念頭所牽,天天昏沉睡著還是去坐。練瑜伽也差不多,時間到就是站上瑜伽墊,opening chanting 之後,情願也練,不情願也練。

可能是曾經花了很長的時間,鍛鍊「不逃」的功夫,寫東西我也會進入這種狀態⋯⋯喜歡也寫(這是最簡單不費力的),不喜歡也寫,有靈感也寫,沒靈感也寫,興奮、疲憊、混亂或空白,寫一兩句也好,有時候就只有這一兩句,有時候一兩句會變成一兩千字。

當我唸中文系,跟一屋子有文學天份的人在一起時,我就可以確定自己是沒有創作天賦的人。於是寫作這件事,我反而信任自我節制和規律,勝過信任靈感和天賦。

可是沒有創作天賦不代表沒有創造力,創作天賦和創造力是兩碼子事。如果是為了出版與成名,那沒天賦真的是沒辦法,老天沒有要賞你這口飯吃。但是每個人有創造力,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是可以培養出來享受的

當我們持續練習,不等待靈感、不依賴情緒、不被批判左右,通常寫個一段時間之後,人會開始反過來被寫作牽引,我們會被帶著走近一些原本不敢靠近的地方,那裡可能是創傷、渴望、遺憾,或者夢,也可能是某種不帶名字的純粹存在。

這就是創造的精神——願意冒險,願意進入未知、空無、混沌,而不退縮。書寫的真正禮物,不是多麼精巧的成品,而是在寫的過程中,我們一點一點的翻新、再度創造了自己。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