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閉關小記

.微閉關.

上週去了東部休假。我自己是把這趟行程稱為「微閉關」——暫停對外的工作,一個人專注完成平時難以靜下心來深入的研究與閱讀。朋友聽我解釋我的休假內容後,笑說:「你這不就是週日跑去沒人的辦公室加班嗎?⋯⋯」,我也笑出來,對啊!我還是在做跟教課有關的事,卻也知道這種沈靜的浸入能量的備課方式,是重要的沉澱與滋養,是必要的復原。

 

.教學是深潛.

進入課程密集的九月之前,我把與外界的互動降到最低,凝聚教脈輪自由書寫歷程性繪畫雪白初階的能量。這次備課的方式很讓我沈浸其中,不是那種照章行事的教案型備課,而是讓整個人浸泡進去的——我需要先進入能量的河流,自己得先經過一次淋漓盡致的沖刷與泅泳,才能確知要把課導向哪裡、要帶學生前往哪裡。

備課時,我很容易會進入一種「時空消失」的狀態,等回過神,已經累到眼睛都快睜不開,心裡卻是滿的。

孔子說:「樂在其中,不知老之將至。」我理解那種感覺。

 

.氣味穿梭時空.

我住的地方不是觀光名勝地,真的就是很普通、很純樸的小地方。傍晚五點,我會騎摩托車去市區便當店買晚餐,路的兩邊都是田,這時候會聞到一股很濃郁的植物的味道,才想起來這就是傍晚的時候,植物會散發出來的、特有的清香味道。

氣味是很神奇的東西,我想起以前在民雄,下課後從中正大學騎車回北斗村路上,就都是這個味道。荒地的植物香氣打開了看不見的神秘通道,穿越時間與地景,讓我再次騎上了年輕時熟悉的鄉間小路,一瞬間,穿越了 25 年。

停好車、提著便當回家的路上,差點被野狗搶走便當⋯⋯上次被狗咬還是在印度,清晨四點走路去瑜伽教室的路上,印度的流浪狗也好兇。

 

.靜置的工夫.

工作累了就去附近散步,走個半小時,就可以接上郊山步道。楊柳颱風後,山路至今還蓋滿了被風雨撕下來的枝枒,與淹上路面的泥濘。走進山裡,總覺得山的能量還沒沉澱,還在被擾動過的狀態中。感覺起來,山好像還需要很多的「靜置」。颱風把能量都攪起來,這種時候就是靜置,靜置個一陣子,大自然會在時間中,讓山與島沉澱下來。

人心也是,我想著。

動盪與風暴過後,不是每次都可以立刻清明,更常見的過程是需要靜靜地放著好一段時間,讓揚起來、攪起來、騷動的混濁,慢慢地在靜置中落底。靜置也是一種鍛鍊——鍛鍊「不做什麼」的工夫,鍛鍊身心留白的安定力。

我想起以前在旅途上的自己,每天移動那麼長的距離、接收那麼多新的刺激,外在根本也靜置不了,乾脆就讓生命力發光燃燒到極致。現在的修煉,是學著一邊維持外在的生活,一邊在心裡保留一個靜靜的狀態。

一個不論身體走了多遠、不論情緒如何流動、表達,總是靜靜的,穩穩的核心。

或許那就是一直都在的,靈魂清澈的原貌。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