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與學的一點心得。

我很喜歡這種「天開了」的景象。沉沉的壓在頭上的烏雲開了一條縫,然後我們會發現美麗的日光與天色從來就沒有消失過/DEC.2018拍攝於巴黎。

 

。我希望自己是溫暖的土壤,看著學生和案主長大,生命結出纍纍果實,一起讓世界變得更芬芳香甜。

上週跟朋友聊起教課跟做個案,仔細想想,這10年來我就是一直教課,教各種課,還有做個案;但做個案其實就是一對一教課,所以還是在教課。唯一做過跟教課不太有關的工作,大概是17歲在便利商店當過一個暑假收銀員,還有18歲在大學圖書館當過一學期編輯組的館員。

我差不多是沒做過跟教學無關的工作的,這幾年來我也一直用心的想把課教得更好,包括了持續重新編輯講義,進化教課的技巧,豐富教學的內容,只因為我真的喜歡教課。我希望自己是溫暖的土壤,看著學生和案主長大,生命結出纍纍果實,我們一起讓世界變得更芬芳、更香甜,多好。

 

。IT’S NOT MY SESSION, IT’S OUR SESSION, WE ARE AMAZING.。

我常常接到別人轉介來的案主/學生,也經常把案主轉介出去給我覺得更適合的教師或療癒者。有一天跟同修聊起教課跟做個案的心情,同修說:

「當然每一節個案我都很用心,可是如果是朋友介紹來的,我還是會更在意一點點。因為⋯⋯除了自己之外,還背負了朋友的信任跟名聲,總覺得無論如何,不能丟朋友的臉,不能做下溪下井的事,不能辜負朋友對我的信任。」

歐洲的同修上個月跟我提了幾次:「我的一些學生和案主對妳能做的事情很感興趣,如果妳有機會來巴黎的話,願意排出幾天當成工作日嗎?」

我想了幾天,覺得自己應該有足夠的勇氣跟各方面的實力,能夠克服所有的障礙。於是訂了機票,行李收一收,投票隔天我就帶著SRT的本子跟靈氣個案記錄單出發去巴黎了。很幸運的,我也在巴黎與諸位案主正式的一起完成了一節又一節美好的個案。

有一節個案結束之後,案主對我說:「Your session is so amazing.」,我始終記得瑜珈老師說的:「It’s not my class, it’s our class, we are impressive.」於是我也對他說:「It’s not my session, it’s our session, we are amazing.」

 

***

離開巴黎的前一夜,同修笑嘻嘻地問我:「怎麼樣?妳喜歡巴黎嗎?」

我說:「你知道,我不是第一次用外語替別人做個案、抽牌。我經常邊旅行邊在青旅交誼廳幫人算牌、做靈擺個案;有一次還在柏林的餐廳戶外座位上,一邊吃豬腳,一邊幫人解星盤。可是在這裡感覺很不同⋯⋯」

他接口說:「因為妳是來做正式個案的。人在進入正式工作狀態時,心情會不同,工作與收入往往也會讓妳所在的城市有不同的意義。我希望巴黎對妳來說是個有意義的地方,更希望巴黎能給妳足夠的收入,這樣妳才有足夠的動力一直回來,對妳好,對這裡需要靈性個案的人也好。」

 

***

你們也許不知道這件事吧?你們不知道⋯⋯

我始終不理解為什麼人們喜歡我,為什麼大家想要上我教的課,為什麼選擇讓我做個案。

我到現在也不懂。

但我接受了「大家就是選擇了我,即使我想不通為什麼」這狀況。

我現在可以跟這個狀況和平共處,不要再懷疑自己。

 

***

一路走來,我只有感覺到愈來愈謙卑,愈來愈感恩。感謝每個人對我的信任,感謝命運如此善待我,感謝宇宙始終指引著我。教與學是一體兩面,如果沒有學生與案主的信任,願意一起來完成一堂課/一節個案,如果沒有同修對我的信任,縱有一身才華我也是無處發揮。

巴黎或台北或柏林,都是一樣的,都不會有我的立足之地。

話說回來,我在教學中分享的智慧與訊息,事實上也從來不屬於我啊!這些智慧一直都存在著,我只不過是一個管道,讓通靈訊息、讓能量流動出來的管道。

在這種心情中待得久了,我愈來愈常覺得⋯⋯我也不在這裡了。

或者該說,其實我從來沒來過這裡。

 

。你永遠不會知道,你認識的人會陪伴你一起抵達多遠的地方。

短期之內,我並沒有長居海外的計畫。不過待在台灣的時間確實會比以前少一點。能開課和能做個案的時數都會減少。如果有想要做個案,但是在可預約時間表上沒看到適合的時間的,請寫信到 [email protected] 來跟我討論時間,工作坊也是。

說到工作坊,我想順便討論一個觀點:從以前到現在,都會有學生不想參加人數太多的工作坊,覺得學生數量多,好像就會稀釋掉自己能分到的教學資源,老師顧不了那麼多人之類的。

根據我各種教課各種上課的經驗,我的觀察是⋯⋯人數太多老師會顧不了的狀況,只會發生在托育或初等教育的情境中,因為孩子會哭鬧,或者需要人照顧一些非常基本的需求。再來,在課堂中,我對2個人還是對22個人講課的內容是一模一樣的,講義都是同一本,除非我講課技術太爛,講到學生都聽不懂,否則一堂課下來可以吸收多少,是學生自己要能掌握的。

能在同一堂課中相遇是很好的緣分。你跟你的同班同學程度差不多、興趣差不多,也很有機會變成聊得來的好朋友,多認識一點人,以後還可以揪團團報省報名費。我自己上工作坊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很多傑出的同修,彼此轉介個案,互相支持。

你永遠不會知道,你認識的人會陪伴你一起抵達多遠的地方。就像我也從來沒想過,我一起上課的同班同學,開啟了我去海外工作的機會。

對你的同班同學心態開放一點,他們不是來瓜分你的上課資源的,你們就是彼此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