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是一種現場的即興共創.
教學於我來說,從來不只是站在台前傳遞既定知識,更像是一場實體的即興共同創造。每一次教課,我總是帶著開放的心,進入教學狀態——一定要教的基礎內容之外,我總是讓課程隨著當下的能量狀態,與我們彼此的交流自然展開
課堂中最有靈性的時刻,往往不是我講了什麼驚人的知識點,而是有人在某個提問裡觸動了自己、有人在沉默中鬆開了什麼⋯⋯那種細緻的觸發,是全然臨在的經驗。
這就是工作坊的醍醐味——即時回應的聆聽、互動,每一場工作坊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被預期的創造。
.讓教學,落在生活裡.
這幾年,我的進展方向與教學內容,有很清晰的方向:讓靈性變得更親切,讓能量療癒變得更實用,能與日常生活更自然地接軌。靈性不是神聖殿堂裡才有的東西,它也存在於煮飯時的汗水、與家人對話時的默契、還有一個人獨處時的靜默自問。
如果學到的東西,無法陪伴我們回到生活,那再深的概念,也會浮在半空。
教課時,我總是自問:我教的能量療癒的內容,能不能更貼近日常?讓靈性的實踐不再遙遠,而是活在我們每天正在過的每一個時刻。
.教學的核心,是同行與分享.
教學也從來不只是我「傳授」什麼,而是我們一起走在路上的分享。
每一位課程的參與者,帶來的不只是提問與好奇,更讓我有機會看見一個又一個靈魂的獨特樣貌。陪伴每個參與者打開、轉化與蛻變的同時,我也在每一堂課中學習,練習更誠實地面對我自己。
我們不只是學生與老師,我們是同行者,在這條靈性之路上互為鏡子。
.十二月的雪白治療大師階一日工作坊.
當我們走到大師階的課程,許多人會以為那是一個象徵著完成、精通與地位的階段。彷彿進入這個層級,就意味著掌握了更高的技術、獲得了更明確的頭銜,或者,終於可以成為「引導他人」的角色。
但事實上,大師階的真正核心不只是技術,也不只是頭銜。它不只是關於你「學會了什麼」,而是關於你是否願意讓生命本身成為你的老師。
每天早上睜開眼時,我們選擇如何面對生活?
遇見無常時,我們能否放下控制,轉向臣服?
疲憊混亂時,是否仍願意與不堪的自己在一起?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引用禪卡〈平凡〉中的這段話:
「『美』可以在日常生活那些簡單和平凡的事情當中找到。當你能夠很全然地去做世俗的事情,帶著愛,只求將那些事做好,沒有想到要被承認,或是得到什麼報酬,那麼最世俗的事情也會戴上神聖的品質。」
真正的大師不在雲端,而在現實生活裡——在街角的便利商店,在疲倦的傍晚,在需要你做出選擇的每一個當下。
.在大師階,我們更深地練習如何臣服於神聖藍圖.
神聖藍圖並不總是清晰可見,它有時藏在一場意料之外的改變裡,有時藏在一段延遲、一場誤會、一個內在無法言喻的召喚之中。而我們能做的,唯有讓生命帶路。
大師階的課程並不是讓你成為一位大師,而是問問你:你是否願意讓療癒與愛真正滲透進你的生活,觸及你內在最柔軟的本心?
你不需要舉起光之劍,不需要每天冥想五小時,也不必完美地遵循所有規則——你只需要在每一個平凡的時刻,用愛去完成你手上的這件小事⋯⋯洗一疊碗盤,回一封訊息,抱你愛的人,好好吃完一頓飯。
靈性的深度,往往藏在最微小、最無聲的地方。當你不再急著「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願意單純地活在你所愛的路上,你已經在完成這份對宇宙的回應了。
這份回應,不需費力。
它是你,就是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