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需要根,生活是土壤

 

旅行路上,我去過很多國家,走過很多城市。有的城市一走進去,即使很美、很繁華、很熱鬧,我也會感覺到 it’s dying —— 那些美與熱鬧,是打造給觀光客的,並沒有人真的在那座城市裡生活、戀愛、勞動、發呆。

因為我之前的旅行方式是旅居,每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菜市場⋯⋯我是說,市集。我在巴士底廣場菜市場買過魚,在紅孩兒市集買過鷹嘴豆泥和蔬果,在都柏林的Tesco買特價覆盆莓,三天提一袋馬鈴薯回家當米吃。

西班牙,我遇過小學生排隊放學,沿路唱歌,我也跟著他們走了半個多小時。在印度,年輕男人雙載騎著摩托車趕牛,牛從我背後轟隆奔騰而來,我嚇得連滾帶爬的逃離道路,躲進草叢裡。趕牛的人從我旁邊騎車呼嘯而過,甚至沒有多看我一眼,好像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

城市之所以動人,是因為那裡發生著真實的生活。

人也是如此。靈性很美,但如果只有靈性、沒有生活,生命也會慢慢枯竭。

 

.與身體與現實和好.

上週脈輪自由書寫,講課進度是海底輪。海底輪的重點之一是「與身體與現實和好」——海底輪是土元素──關乎吃得下、睡得穩、腳踩得到地;關乎安全、金錢與物質的基礎;關乎規律、界線與承諾。

如果只追逐冥想、進修、開悟、淨化、揚升⋯⋯卻忽略煮一頓飯、曬個太陽、處理帳單、和朋友說話、擁抱一個人,甚至允許自己發一會兒呆,靈性就會變成一座空城——漂亮但無人真正久居,所有的美都沒有生命力。

與身體和好,意味著把「我」放回血肉:聽見胃的飢飽、腿的疲憊、背的緊繃;給自己可預期的日常節律;練習接地——赤腳踩地、慢走呼吸、做飯洗碗、把房間收好、把帳單結清。

瑣碎又局限的現實,日日反覆,其實給了我們自己的能量體一個訊息:「我們在這裡,我們被支持,我們有根。」身心的根站得穩,人也就比較不需要用控制或逃離來求生。

修行很好,記得買菜。連結高我很好,也要回到雙腳與地心引力的對話。內在開花結果的同時,也要照顧好每天的身體、情緒與人際關係。真正的靈性是回到生活,是在物質中安放靈魂。

唯有生活與靈性交織,靈性才不會只是標本——靜止、孤高、脫離現實。

 

.靈性需要根,生活是土壤.

有了土,花才開得長久;有了人間煙火,靈性才不會飄成一縷孤魂。

所以,請記得讓自己過日子——

誠實、混亂、有呼吸有矛盾的平凡日子,不是社群完美打卡的那種;把身體照顧好,把基本盤穩住:吃、睡、動、勞動、連結。這樣的你,才會是活著的你;而你的靈性,也因此有了溫度、重量與方向。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