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見這段話在幾個朋友的臉書上轉載來轉載去,覺得很棒,就引述過來這裡--
所謂「較靈性的職業」是什麼?
耶穌是個木匠,禪宗故事裡也有很多屠夫和大師,愛因斯坦曾在專利局上班,甘地織過衣服,達賴喇嘛會修手錶。
要尋找最適合我們的謀生方式,先問問自己: 「我內在的興趣和能力是什麼?」
這涉及了自我省思,將我們帶引到對自我更深的認識。
所謂尋找一個更「靈性的職業」,你很可能只是在找一個令你感覺更有意義、創意及挑戰性的生活或謀生方式、一個你會期待星期一早晨去上班的工作、一個測試你、教導你,並運用你內在才華與優點的事業。
靈性不是我們從工作中獲得的東西。事實上,是我們將靈性帶到工作裡--我們如何做,比我們做什麼來得重要。
誠如馬丁路德金恩所建議:「不論你生命中的工作為何,盡力將它做好,就好像沒有人能夠做得比你還好。如果你註定是個掃街的清潔工,那麼就讓你掃的街如米開朗基羅畫的畫、莎士比亞寫的詩、還有貝多芬作曲般精彩。讓所有在天上與人間的生靈都會停下來說:『這裡曾住了位很棒的清道夫』。」
透過極其傑出的表現和一顆服務世界的心,我們每個人都能應用、發揮自己獨特長才和特質,使我們的工作和工作場所轉化為個人與靈性的成長形式。
--Dan Millman,《Living on Purpose》。(註一)
就如同我曾經在〈__不是問題。〉中試圖寫過的一樣:比較,永遠是讓人意識墮落的開始。在瑪雅曆的末日來臨之前,我在聽聞人們對於自己或他人進行了「靈性活動」的談論之中,反覆確認了這件事--「一個人要入魔之前,會先以為別人是人,而自己是神。」
偶然在某個場合中,遇見同樣學過某一門課的同修。既然學過同一樣東西,不免的就聊起各自跟隨的老師,一聊之下,才發現我的年輕老師,是對方老師的學生。對方一聽馬上喜形於色、口沫橫飛的說了「要找老師,幹嘛不找老師的老師?」一語出口。神色之間也多了幾分「你的老師是我的老師的學生,算起來我的輩份也跟你的老師一樣」的自得之色。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好含笑點頭連連稱是。不是我被他那「要找老師,幹嘛不找老師的老師」的邏輯給辯得啞口無言,而是這樣的一句話裡,透露出來的是一整個狹隘而充滿偏見及傲慢的邏輯。要扭轉這個邏輯,不是我這個一瞬間在對方心裡被他踩成晚輩的人說的幾句話,就可以達成的。
古代社會說的「下三濫」是乞丐、妓女與戲子,可惜在靈性成長的圈子裡,有些人的信念已經無限擴展到下N濫。同樣學靈氣,我的是出國學的本宗直傳,你的是台灣化的本土版;同樣上光的課程,我的老師比你的老師有學問;同樣學XXX,我的老師是英國人,你的老師是台灣人。連個案的身份都可以拿出來比,我的個案有名人、有有錢人、有已經在靈性圈工作的人,你的個案都是一般民眾……(以下無限)。
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想要跟隨的老師,或者想要相信的法門,當然也有權力把自己喜歡的老師,或者覺得很棒的學問推薦出去。然而,推薦自己喜歡或覺得有用的課程或老師是一回事,批評或攻擊其他人、其他法門以求踩別人高自己又是另一回事。喜歡某些人事物,不等於你非得要把其他的給比下去。
願意留意或參加這類靈性成長、提升活動的人們,多少對靈性有些認識。既然會談靈性,那麼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會期許自己實踐「修行」的部分。修行除了修正自己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氣或磁場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眾生一體。
我們與其他無論有沒有修行、用任何其他法門修行的眾生,都是一體的,用新時代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在靈魂的國度中沒有身體的界線,大家都是合一的,到地球上只是個短暫的角色扮演,為的是成就和學習彼此靈魂中尚未圓滿的部分。」
既然人人都是來成就我們的,我們又何德何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籌?固然在物理的世界裡,有相對的高低位能的存在,眾生一體或眾生平等這種無階級的事實,相形之下存在的層面是看不見的靈魂層次,但人之所以修行,不就是為了活出更接近於善的靈魂品質?
說起來,比贏的當下又得到了什麼呢?別忘了,我們的標準只對我們自己有意義,對其他人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在無意義的標準下,上演自己腦內的勝利,除了嚐到驕傲的滋味之外,到底還得到了什麼呢?再說,比驕傲好吃又健康的多的是,會覺得驕傲很好吃,通常是因為沒吃過更好吃的。
身處在物理世界的高處,不等於在心中也需要把其他人都看扁,反之亦然。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決定於桶身最短的那根木條。得意洋洋的自覺在靈性上高人一等,跟自曝內在最短的那根木條有多短,沒有兩樣。
回到最前面引用的話語--透過極其傑出的表現和一顆服務世界的心,我們每個人都能應用、發揮自己獨特長才和特質,使我們的工作和工作場所轉化為個人與靈性的成長形式。
如果把上一段化的「工作」二字換成「生命」的話,這段話就會變成「透過極其傑出的表現和一顆服務世界的心,我們每個人都能應用、發揮自己獨特長才和特質,使我們的生活和生活場所轉化為個人與靈性的成長形式」,這才是靈性的真諦--
靈性不在於我們的外在,和我們做什麼工作完全無關,也和我們學過什麼東西、跟誰學、學到哪裡無關;而在於我們的內在,是否能在表現的傑出的同時,仍然保有服務和奉獻的謙遜。並沒有比較靈性的工作,只有靈性與否的態度。
因為某些不知道哪裡來的標準,而沾沾自喜的覺得自己的靈性比別人高的人,旁人看了,不是不替你尷尬的。再說,會覺得自己比別人高等的人,除了雅利安次元(註二),我真的想不出來這些人打算揚升到哪裡去?
註一。Dan Millman台灣翻譯為丹‧米爾曼,這樣翻譯大家就熟悉了--《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的作者。引述這段話的書《Living on Purpose》目前也有中譯新版,由宇宙花園出版的《時時刻刻:生命法則的Q&A》
註二。德國納粹時期認為雅利安人為最優秀的人種,並基於種族優生主義,屠殺和奴役被視為劣等民族的猶太人與斯拉夫人。
說穿了,在靈性上感到自己非常優越的人,跟納粹也沒有兩樣。世界末日真的來到的時候,打算微笑著看著他心中「靈性比較低」之輩被末日淘汰的優越主義者,自己的靈性又能高到哪裡去?靈性中最基本的慈悲與愛一點也無的人,怎可能揚升到更有愛的次元?
3 留言
訪客
很有所感的一篇,讓我又省視了自己一番:)
版主回覆:(11/14/2011 02:58:59 AM)
謝謝你的留言,其實我也在撰文的過程中自省很久,幾度覺得自己似乎不夠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最後還是厚臉皮的貼出來,希望諸位讀者不吝指教。
Linda
"所謂尋找一個更「靈性的職業」,你很可能只是在找一個令你感覺更有意義、創意及挑戰性的生活或謀生方式、一個你會期待星期一早晨去上班的工作、一個測試你、教導你,並運用你內在才華與優點的事業。"
這句話真的很棒,謝謝TEEN的分享!原本以為靈性的職業就是要從事跟TEEN所做類似的工作。但看到這句話才豁然開朗。最近工作都提不起勁,剛好看到內在男人內在女人這本書,還不能完整體會,不過仍然仔細的觀察,自己內在能量的狀態,調整自己在[靈性的職業]。
版主回覆:(11/16/2011 12:22:00 PM)
不論做什麼工作,都會有提不起勁、倦怠,以及茫然的時候,即使我做的工作已經是我很喜歡的工作了,仍然不免有這些時刻出現。
這時候就很容易萌生退意,或者以為自己不適合。但我會覺得與其在這個時候直接考慮是否要退出,不如想想讓自己提不起勁的原因是什麼。畢竟面試的時候,我們都曾經很想贏得這份工作;上班的第一天,我們也都曾經抱著期待的。
共勉之。
訪客
我自己的感覺是,有些從事身心靈的老師,工作者,或修行的老師,或許曾經在某些時刻,真正得到了片刻的神性或頓悟,但因為沒有繼續自省覺察,就在不知不覺變了,但自己或許不自知,也或許自己不敢面對,於是就變得驕傲,甚至覺得只有自己才是對的,而批判別人,而當這些人因為緣份,因為業力關係而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時候,就是一個契機,因為見証了只要是還活在這世上的人們,因為還是人,還有人身,就容易陷入人性,提醒自己,所謂的老師只是一時的陪伴,只是某項技術知識,比較早接觸,比較有經驗,僅此而已,不代表他的靈性比較高,他的想法比較對~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內在工作,自己的覺察~是一面鏡子來提醒我們的呢
版主回覆:(11/20/2011 05:29:04 AM)
所以這篇我考慮了很久,寫好很久之後又反覆改了幾次,就是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討論這類的話題。
修心真的很重要,承認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懂、還是個人,這也很重要。其實我一直在想,寫這篇文章的我,是不是也覺得自己比別人高尚呢?如果真的都不比了、真的都不介意了,我想,我也不會寫這篇文章了吧!
另外,技術高與靈性高之間沒有絕對關連,這我完全相信;但靈性之間是否有高下之分,我覺得對事情的領悟或看待的視角,確實還是有高低寬廣之分。
然而我試圖在文章中傳遞的意思會比較偏向「不要覺得自己靈性比別人都高」,而非「每個人的靈性都一樣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