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我在2021/Mar/22寄出的電子報內容。如果你希望每週都能收到最新的內容的話,請到首頁訂閱。
.
上週六春分了。那之前有點「黎明前最冷的黑暗」的感覺,但也能明顯感覺到人與宇宙的生命力,在土壤中等待著、醞釀著。
我最近冥想的時間比平常更長,頻率也更頻繁一點,日常的話講得比以前更少,過濾自己想接收資訊愈來愈順手。收斂能量與感官之後,就是對自己之前的盲點與渾然無知的模式,忽然間敏銳度連跳三級,一連抓出好幾個早就不再被需要的習慣。
.
我無法持之以恆的自我覺察,但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最近覺察自己的切入點:
-
- 我會「抓出異常的時刻」。
例如特別開心的時候,我的內在與外在發生了什麼事?吃特別多、吃撐到不舒服的時候,我的生活與內在又發生了什麼事?(這真的是我這禮拜才覺察到的事情呢!)
我很久沒有無意識的超量進食,除了這禮拜的某一頓晚餐,我飽到差點吐,肚子被食物脹滿,硬的像石頭。仔細回想一下吃這頓飯的前中後,我才注意到飯前我不知不覺的讓自己卡在焦慮的思緒中,就像曾經在舊文中寫過的,我不知不覺地用吃來壓制胃裡的焦慮,用吃來轉移自己自己的注意力,用吃來避免自己繼續感受不喜歡的感受。
持之以恆的覺察力,真的會讓人看見自己一堆令人捏把冷汗與尷尬地思言行,難怪人會下意識的關閉自己的覺察力。
我也注意到,正是因為我之前花了好幾個月,規律地過著健康的生活,一時之間的異常暴食才有辦法立刻被抓出來,如果我常常吃太多、天天飽到吐,大概也很難那麼快覺察到自己的狀況。所以第二個對自我覺察有幫助的基礎是:
-
- 建立「流暢的日常生活基準」。
我在印度練習瑜伽時,哲學老師說:「冥想,是給各方面都剛剛好的人進行的活動。只有吃得剛剛好、睡得剛剛好、運動得剛剛好的人,才有辦法享有高品質的冥想。」就是哲學老師的這句話,讓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找自己的「剛剛好」。
.
冥想很快樂,上課很快樂,讀書很快樂。
然而就像之前發表的Podcast中聊到的,靈性活動或者心靈探索,相對於現實,更像是待在溫室裡的一小段喘息時光。絕大多數的時刻,我們都拼命的在狂風暴雨的現實中,想辦法存活下來。喘息的時光絕對有必要,因為我們能夠在這段休息時間中,更新自己的想法、恢復自己的體力,然後,再次回到生活中。
所以這是我最後一件想跟你分享的,關於覺察與冥想的領悟:
-
- 無論冥想去了多爽的地方、多高的次元,自我覺察的過程體驗到多少的驚喜,最後我們都要回來生活,也一定都會回來我們的現實生活。
以能量來說,春分是個很有力量的起點。願你感到自己的更新,願你新生。
Much Love
T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