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是漫步在花開遍野的草原。

Photo by Kouji Tsuru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是我在2021/FEB/22寄出的電子報內容。如果你希望每週都能收到最新的內容的話,請到首頁訂閱。

回答一個上一篇文章公開後收到的問題,算是延續了上一篇文章的內容:

「我在問自己問題時,曾想過:這個答案是我內心真正的答案嗎?還是頭腦為了解答硬擠出來的?當痘痘已經被擠出來,但往後遇到類似事件又觸發同樣感受時,可以視作痘痘沒有清乾淨嗎?之前的答案挖得不夠深,還沒找出引發這個感受的癥結點嗎?」

這是我的分享:

唸高中的時候,我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跟當時的男友交往,就跟幾個朋友聊了一下。分手是個令人尷尬的話題,現在的我可以了解,當時的朋友不敢為我的決定擔什麼責任,幾個人只能不輕不重的講些搔不著癢處「你就體諒他一下,吵架難免的事情啊」之類的廢話。

直到我問到一個學長,他劈頭就說「分了啦!分開你就輕鬆了!」那一刻我有種「對對對這其實是我一直想聽的答案!終於有人跟我持相同意見了!」的一瞬間被叫醒感,然後我就很快地搞定了這件事。

頭腦擠出來的答案,不會有「叮」的心動感,辨識過一次,就永遠都能辨識得出來。

人會成長、會成熟,我們對於一件往事的情緒,幾乎不可能一次就刨根挖底的治好。療癒像是漫步在花開遍野的春季草原上,每一步會遇到什麼風景,都是不能預知的驚喜。若是把療癒弄得像挖礦一樣,埋頭在不見天日的地下,拋棄沒有價值的岩層,眼裡只緊盯著哪裡會露出一點值錢的礦脈,會變成另一種自我傷害。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會自然變深,埋頭苦幹地猛挖,並且把「再體驗到一次相同的情緒」視為前一次自我療癒的失敗,那會把生活搞得很苦。

和朋友聊起「通靈的能力」(註一)這件事,我們歸納出其中一個結論是:通靈也是溝通能力。與自己內在的神性溝通、與宇宙溝通、與萬事萬物溝通。要能溝通,至少雙方要有品質良好的連結存在著。分辨不出答案出自內心還是出自頭腦,表示我們跟自己的感受有點不熟。

試試看,從感受非常強烈的事情開始與自己溝通吧?

愈是讓你體驗到強烈感受的事,裡面可以聆聽的細節也就愈多。感受降臨時,我現在很願意立刻正眼看待,不再逃避拖延。這個世界很美好,但是強烈的感受會把我侷限在某個特定的情境裡,就像功課沒寫完,只能待在書桌前面一樣。

而我很想趕快出去玩。

願我們在玩耍的路上相遇。

Much Love

Teen

註一:後來我們還真的錄了一集聊通靈力的Podcast:「哩咧公蝦:通靈的阿撒布魯」,有興趣請直接點節目名稱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