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之前,我只減肥,不運動的。
念研究所之後最爽的事情,就是必修課沒有體育。長大的過程中沒遇過什麼好的體育老師,對體育課印象也就不怎麼樣,大三被隔壁室友約去游泳減肥,才認真起來游了個錯誤的蛙式--奇怪的換氣頻率、奇怪的游泳姿勢,外加不敢游到水深超過1米5的地方,都在水深1米的兒童池裡繞圈圈。
對我來說,那不是運動,那是減肥。游泳的時候沒有特別快樂,看到自己瘦了才快樂。
練瑜珈之後,才漸漸的在運動的過程中感到快樂,也正因為喜歡練習,所以就起了教瑜珈的念頭。開始教瑜珈之後,也因為工作單位的要求,就順便開始練習教簡單的基本有氧,順便考上了國際通行的執照,也就順便鍛鍊了心肺功能。
剛開始我並不喜歡教有氧,因為我從來就不是在有氧運動中能夠得到樂趣的人。自己都不覺得有氧有趣,來上課的學生又怎會在課程中得到樂趣呢?沒想到有氧老師當著當著,漸漸的也在教課與備課的練習中,開始能享受音樂跟跳舞的感覺。
後來又因為朋友想要上戰鬥有氧的師資,要要揪足夠的人數才能開師資課,一時好玩+我跑票課程就要流產,半推半就的也就順便考了戰鬥有氧教練的執照。
考上之後,在教課與參與課程的過程中,我發現這類高衝擊有氧或戰鬥有氧,上起來也挺有趣的。往往這類課程的指導員,要有帶氣氛、講笑話的功力,與其說上課,那更像是表演。
我本來就喜歡在課堂上講笑話、用有趣的方式逗樂下班後的學生,我也喜歡在別人的課程中哈哈大笑。高衝擊有氧或戰鬥有氧結束之後,情緒總是很亢奮,體力或煩躁什麼的都得到了無比的發洩與調劑。有一段時間,我也真的就是靠著強度很高的有氧,支撐過了一段低潮期。
男友練瑜珈之前是練太極的,他認為瑜珈之所以能被理解和推廣,是因為瑜珈在某一個時期,被有意的傳入西方。西方文化對瑜珈的理解和切入點,包含了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瑜珈因此多了新的理解角度,相較之下,太極就少了這個過程。雖然有些流派的觀點,認為西方人理解瑜珈的方式太過體適能,但我仍然認為覺得這個發展的過程,對瑜珈來說是極有價值的。
我最初為了合格教授瑜珈,第一張瑜珈教學的執照來自Yogafit,Yogafit即是來自美國的認證。教課至今,我很肯定教課的能力並不來自執照,也不是執照能提供的。然而,在Yogafit的訓練中,我得以從體適能的角度理解瑜珈,也讓我在後來持續的學習中,有更多的選擇--選擇我喜歡以什麼樣的視野詮釋瑜珈、表達瑜珈、傳遞瑜珈。
教有氧的過程中我鍛鍊到瑜珈比較無法涵蓋的心肺功能。戰鬥有氧雖然只是有氧,我仍然在練習的過程中,順道涉獵了一些武術的基礎。在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領域之中,我親身體驗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種的運動,是如何看待人的身體、如何引導別人看待自己的身體、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共存互動,並基於信念來使用我們的身體。
再延伸來說,人的身體原本就是小宇宙,看待自己的身體、使用自己的身體、理解自己的身體的方式,也會延伸成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往往用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這個世界;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往往也與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相同。
就這樣,東彎西繞,最後我還是選擇了瑜珈。
最近的棒球經典賽,讓我回想了一下自己這幾年來的運動史。我想,當我們願意理解自己、面對自己,逐步的總會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二十歲的最末幾年,一直有人告訴我,不要再摸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趕快定下來,你沒時間了。但經過了這些摸索,我想我會這樣回應--
時間拿來摸索自己也是過,拿來投注在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的東西上也是過。摸不摸索,並沒有對錯,不摸索,願意愛自己手上現有的,那是智慧;繼續摸索,堅定的追尋自己喜愛的,那是勇氣。
這摸索的精神,在我找尋適合自己的運動的過程中,如實展現。沒有這些摸索跟累積,我是沒得選擇的。
因為已經摸索過,即使最後繞回原點,也不是浪費。就是因為知道「這才是我想要的」,所以投入的時候,才能格外的義無反顧。回到原點不是浪費。回到原點,其實是堅定了對原點的選擇、確定了關於原點的一切。
至於我如何理解我的身體並面對這個世界,慢慢的總會寫出來的。
。附註。
僅以本文作為我的資歷簡介,下面附的是時間順序--
2007年開始練習瑜珈,2009年4月取得YogaFit第一級教師認證,2009年5月正式獨挑教學大樑,2009年10月接觸Ashtanga Yoga,並在接觸到Ashtanga之後,練習至今。
2009年11月取得YogaFit第二級教師認證,前幾年還持續接觸各種不同流派的瑜珈,包含Bikram Yoga、Yin Yoga、Hatha Yoga等等,2011年3月開始Ashtanga的Mysore形式的練習,去年11月開始完全專注於Mysore。
Ashtanga是一個流傳許久的練習形式,練習的內容較為進階,也講究持續練習的韻律與規範,初學者通常不太有機會立即接觸到Ashtanga。有些課程如Power Yoga、Vinyasa、Flow Yoga等等,它們像是從了Ashtanga加「串連」與「流動」的特質中,變化出比較平易近人、比較自由的練習方式。除了體位法的練習之外,呼吸法和脈輪鎖印也都包含在Ashtanga的哲學中。
非瑜珈類執照包含2009年6月考取AFAA(Aerob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國際基本有氧教練執照,2011年9月取得AFAA戰鬥有氧教練執照。
3 留言
Chloe
看過幾編文章,寫得很好。
請問kundalini yoga跟Astangza Hatha Vinyasa 這些有何分別?
ijoy
謝謝您把您的經歷詳細的與大家分享
想請問一下
我是個也不算愛運動的女生
但是偶而的爬山、上瑜珈課、及騎腳踏車(上貓空)是會的
但也僅止於喜歡那種運動後流汗的感覺
還稱不上真的喜歡運動的過程
其實,我一直很惶恐,總是找不到真正喜歡的工作,真正享受的運動
但我是要選擇練習您說的『智慧』,還是練習去摸索的『勇氣』呢?
我不知道我怕的是不是『會不會永遠找不到』這件事
版主回覆:(02/13/2014 02:49:12 AM)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4566/?ref=cp
我一直記得你的留言,前一陣子剛好看見這篇文章,我想可以回答你的疑惑。
啾
由以前的Tri Card開始認識您的文章,並感謝因緣際會讀到這一篇,謝謝您的分享,在瑜珈的練習中,不但是對我們身體柔軟度的鍛鍊,更重要的是鍛鍊我們心的柔軟度,讓我們對更多事情可以充滿包容跟愛,祝好~
版主回覆:(12/12/2013 03:25:30 PM)
謝謝你留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