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時間:預約制,不接受未經預約訪客 - 10.00am-10.30pm

終點,I & I。

終點,I & I。

憂慮,讓我一直想要抓住些什麼,從以前就這樣。
這幾年我慢慢的放下了渴望抓住什麼,以滿足自己安全感的習慣。沒了對安全感的渴望和依賴,我變得能更自由的做某些看似不太可能的選擇。例如選擇不繼續按照父母的期待而行,選擇進入和之前的所學完全不同的職業……我覺得我很棒,因為我超越了某些曾經視如畏途的高牆。
然而,跨越這些相較之下比較屬於外在的條件,我漸漸發現,在我的內在仍然有許多的不安全感,促使著我緊緊的抓住某些信念、某些限制。
前幾天我忽然想起來一件事情,念碩士的時候,我其實很害怕跟人太靠近-不是身體上的靠近,是心靈上的靠近-我拒絕讓我身邊的人認識我太多、太深,理由是「我怕自己傷害別人」。
我曾經對某個很想要親近我的同學這麼說過:「我害怕我會傷害到你」。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用一個僵硬的微笑,禮貌而生疏的截斷了所有更深刻交朋友的機會。因為我真心的厭棄自己,並且相信我的心裡有一只張牙舞爪的、流著淚的怪物。

Read more

過程,Mysore & Mysore。

過程,Mysore & Mysore。

「你真的太用力過生活了/你可以不用那麼ㄍㄧㄥ」。這句話我聽了好幾年,聽了好多遍。但我從來沒有搞清楚過,到底該怎麼做,叫做「不用力過生活/不ㄍㄧㄥ」。
朋友說:「你真的太憂慮了,你的憂慮讓你想要控制許多事情,可是你愈想控制,你就愈憂慮」。
對,我真的很憂慮,我憂慮我自己表現得不好,但在這個理由之下,我還沒意識到我如此的渴望自己表現完美的動力是什麼。
我們其實聊了很多,但是絕大多數的內容被我忘光,我只記得那時候我很放鬆。我的肩膀垮下來,我軟趴趴的躺在椅背上。朋友說:「放鬆的感覺很好呴?」我緩慢而細微的呼吸著,不在打坐的墊子上、也不在瑜珈墊上,我在一家吵雜的早午餐店裡,真正的放鬆下來。
隔天早上4點半起床,6點半之前就抵達教室開始練Mysore。練習的過程非常順利,一路把動作做下來,覺得身體輕盈的很,心情也非常的凝定、專注,我一口氣練習了2個小時左右,然後捲了墊子去旁邊,躺了一下下之後,就爬起來進入坐姿。

Read more

起點,Brain & Heart。

起點,Brain & Heart。

這次的淨化期真的很久,久到一個月過去了,我渾然不覺(0323自香港返台)。
香港行的文章中提到的變化只是開頭,正因為信念改變了,於是整個外在的世界開始改變,各式各樣的衝突和困惑就不說了,有的改變很舒服,有的改變則痛苦到讓我懷疑「這真的過得去嗎」?
其中一個莫名其妙的後遺症是--我這整個月都很健忘。
18歲掉過一次手機之後,我就再也沒弄丟過任何東西,連一枝筆也沒弄丟過。所以你們可以想像,對我這個連一枝筆都不想弄丟的人來說,忘東忘西簡直是個莫大的災難跟折騰。
行事曆愈寫愈長,卻永遠都覺得寫不夠,永遠都覺得to do list漏了東西;一件事情要拖好幾天才能收尾,因為完全忘記要做;在團購網上買了東西會忘記去領;講過的話會忘記自己早就講過……

Read more

四月小記

四月小記

1.阿鼻每天都非常張狂的表達他對我的愛,彷彿生怕我沒發現他很愛我一樣,每天忙著再三強調著:
「我很愛你唷!」
「我真的很愛你唷!」
「嘿!~你聽到了嗎?你聽到沒我很愛你啊?」
「哈囉!~我再跟你說一次,我超級愛你的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