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創造的精神——願意冒險,願意進入未知、空無、混沌,而不退縮。書寫的真正禮物,不是多麼精巧的成品,而是在寫的過程中,我們一點一點的翻新、再度創造了自己。

這就是創造的精神——願意冒險,願意進入未知、空無、混沌,而不退縮。書寫的真正禮物,不是多麼精巧的成品,而是在寫的過程中,我們一點一點的翻新、再度創造了自己。
現在的修煉,是學著一邊維持外在的生活,一邊在心裡保留一個靜靜的狀態。一個不論身體走了多遠、不論情緒如何流動、表達,總是靜靜的,穩穩的核心。或許那就是一直都在的,靈魂清澈的原貌。
如果你常覺得焦慮、疲憊卻找不到原因,或是想用更有架構的方法理解「身心靈」,或者長期覺得身心不在同一個頻率,這本書的視角,也許可以幫助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支持與照顧。
比起對抗無常與隨之而來的不安和焦慮,我開始練習讓我的心有足夠的空間與彈性,去容納那些我不喜歡的自己、放不下的情緒,以及我曾以為必須改變的一切。慢慢地,我可以不再急著改變世界或自己,我漸漸的能夠接受萬事萬物的原貌,包括接受命運的原本面貌。
無論是思維的舒適圈,還是行為的舒適圈,只要還在舒適圈當中努力,成果就是很有限。突破舒適圈就是很不舒服、很可怕,而且一定會累,這就是為什麼行動時需要勇氣,因為就真的是硬著頭皮前進。宇宙節律和命運推動人們的同時,人其實也透過跟命運的互動,改變了命運的質地。而要跟巨大的、無以名狀的宇宙的流互動,甚至改變,靠的是有意識的覺察,與充滿勇氣的採取行動。
如果我無法正視大環境與時代中的壓迫與不易,我又怎麼能陪伴我的案主,直面他們生命中更獨特也更深刻的困難?獨裁的環境會讓真實的自我生不出來,即使生出來,也會覆巢無完卵。我選擇表態,是為了守住我們能安心寫、安心吃、安心生活的地方,這個小小的、多山的地方。
靈性是內心刻意鍛鍊出來的力量,這份內在力量源自覺察、有意識的紀律、自制與反覆的思辨。內在的靈性力量使我們在順境中不迷失,在逆境中不急躁。無論處於何種情境,我們記得自己是誰、知道內心真正的渴望。外境無常變化,我們的內心始終有穩定前行的節奏。內心的力量,讓我們在現實中能夠懷抱著愛、實踐愛,有意願理解自己、尊重他人。
自由書寫是自己為自己準備的心靈容器,在每個過渡時刻、動盪時期,我們得以給自己一個暫時自我安放與對話的空間。長久累積下來,書寫會成為你內在力量的儲存所,無聲地陪伴著你繼續成長。
整體來說,神明們的回答的核心價值是「人能行善,就能破除厄運」,裡面還是偶有性別成見,例如坐月子中的孕婦摸神桌會冒犯神明之類的,但為善的積極性,還有神明們站在玄學這一端,對科學相當接受的態度,我覺得很有趣。
僅將這篇小記,獻給每一個曾經走過死蔭幽谷的勇者,敬你我身上再也不會復原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