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靜心,以及我為什麼不見了十幾天。

Photo by Andraz Lazic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是我在2021/Apr/13寄出的電子報內容。如果你希望每週都能收到最新的內容的話,請到首頁訂閱。

清明連假期間,我進行了一個五、六天的靜語的瑜伽僻靜,活動結束後,整個人還待在不想講話的狀態裡沒回來,不要說Podcast節目和電子報腦袋一片空白(是真的沒有字的那種),連日常生活都很少講話。

內在狀態不想講話,有一部分的我會急,也想要照表操課的完成工作。然而現狀就是⋯⋯沒什麼字浮現在腦袋裡。不講話的時候,心裡有個很大的、安靜的空間張開著,籠罩著。

朋友:「所以你在靜默中的體悟是什麼?」

我:「我現在只想跟上師和諸神在一起,太有愛了!有他們的愛誰想回人間啊?好想一直待在他們的愛裡歐!」

朋友:「賣笑想了,趕快回來人間啦!」

瑜珈的教導是平衡——在二元的世界裡,走在兩端的中間,透過對心智、身體與情緒的理解和修煉,最終能在二元的世界裡,體驗合一並獲得解脫。我這禮拜體驗的,則是和自己的故事保持平衡的距離。

和自己的人間故事太靠近了,會迷失在無窮無盡的情節中;離自己的人間故事太遠,就會冷漠厭世,然後人也沒法再經由體驗探索自己與持續成長。況且來人間不就是為了要體驗整個故事,來了又不體驗,不就是買了遊樂園的票,過了收票口就站在旁邊等著回家?

上週有封信問:

「想請問你對如何找到自己適合的靜心方式有沒有什麼建議?

我一直覺得靜心這兩個字很抽象,不太懂靜心是什麼狀態?如何知道自己正在靜心?」

於我來說,靜心的體驗是專心在現在我正在做的事情上。例如我正在寫信給你,我就只專心寫信給你,而不是一邊寫一邊想「大家會喜歡嗎?寄出去會怎樣?這個月有沒有新的訂閱人數?晚上要吃什麼?」

所以練瑜珈的時候就是練瑜珈,不會一邊練一邊聽Podcast;煮飯的時候就是煮飯,不會一邊煮飯一邊看Youtube;靜心的時候就是靜心,不會坐在蒲團上,一直想著還要多久?怎麼還沒結束?待會又要腳麻了好煩。

故事在我們的腦袋裡來來去去,也在我們的生活裡來來去去,專注會讓心定,心穩定下來了,內在很靜的大空間會愈來愈容易開啟,變成看不見的結界。

我去內觀的時候,禪師的開示一直強調「戒定慧」:願意遵守某些原則(戒),方能生定力,有了定力,人才能真的領悟智慧。剛開始練習專心做眼前的一件事時,真的會30秒就想滑手機,慢慢地透過遵守自己給自己的原則,定力也會穩定的成長,再來就是智慧的因緣會顯化在生活中。

寫著寫著覺得自己的書寫表達能力被復健了,希望接下來的口語表達也能漸入佳境:D

Much Love

T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