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是好的,我們在慢下來中接受了自己的真心意,對自己誠實,說不定你這時候才第一次發現,你從來沒注意過自己喜歡什麼或想要什麼,長久以來你一直都是跟著大家做決定。這樣的發現是很不舒服的時刻,然而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心裡喜歡的、想要的浮現出來。

慢下來是好的,我們在慢下來中接受了自己的真心意,對自己誠實,說不定你這時候才第一次發現,你從來沒注意過自己喜歡什麼或想要什麼,長久以來你一直都是跟著大家做決定。這樣的發現是很不舒服的時刻,然而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心裡喜歡的、想要的浮現出來。
人不可能在某個時間點上,硬生生地做出某個自己根本不會做的決定。所有重大的轉折時刻,必然在很久以前,就開始埋梗和醞釀。我們的未來與命運,都藏在我們過去的經驗裡,包括我們讀過的書、體驗過的生命情境,愛過的人。
擺脫了工作性質的寫作,於我也是內觀。靈性與生活沒有那麼遠,就是花時間陪伴自己,看著自己,理解自己,呵護自己,接納自己,喜愛自己。有些你天天做、做很久、為工作而做的事,也許擺脫掉工作性質,就是你能做得最好的內觀技巧。
當下真的都是看不懂的。就算理智知道一些抽象的線索,具體的一切,終究需要自己不緊不慢地體驗,體驗完了,才算完。也就是這時候我才瞭解,有新的事情能做,是因為有新的自己的緣故。動彈不得的、高高低低的憂鬱了五個月,就是為了要把自己更新。
真的找到一點點光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尾鮟鱇魚,無邊無際的黑暗,就是我的意識之海,游了半天,以為能到世界的另一端,最後才發現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然後理解找到光,其實是為了要跟內心的陰暗與未知和平共處。
八月經歷了一場退行,感覺到自己的功能性明顯的消退。朋友跟我說,他的瑜珈老師患了肌無力症——最一開始,是洗頭時發現自己眼睛閉不緊了,近日已經無法吞嚥,因為內臟和食道的肌肉,都失去了力量。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很有物傷其類的悲傷,不管是瑜珈老師的部分,還是退化的部分。我經歷了心靈的功能退化,同時聽說了有人經歷了身體的功能退化。
能把興趣當飯吃的我,很幸運。我曾經痛恨教瑜珈,卻不曾痛恨瑜珈,想清楚後,再不曾迷惘。不把興趣當飯吃的他,也很幸運。他的興趣那樣的純粹,那樣的獨佔。
生活,反映了我們覺得「自己是誰」。於是建立新的習慣,其實是重新塑造了我們對自己的形象的認知。
開車這件事不是上完駕訓班就沒事了,靈性的實踐也是一樣的。我與朋友愈來愈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是靈性法則,上了課,技術的維護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反覆練習,價值觀的部分更是需要時時覺察與實踐。上完課不等於精通,課後自己的投入與練習才是唯一解。
遊牧和定居,並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型態,於我,更像是交織在一起的兩股礦脈,有時這段、有時那段,輪流在我內在散發著幽微的光。礦脈在表面上看不見,在內裡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朋友說:「當你旅行和定居都能嘗到其中的美好滋味,你就自由了。」現在比去年更不自由。我卻在這時候,忽然又多懂了自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