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每年的傳統一樣(其實也才第2年),2009年的最後一天,我把拖了10年沒好好收尾的一段人際關係給收掉,2010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政大。
搭著捷運、換了公車,政大的學生們都還在上課。我從公車站牌對面的側門走進政大,沿著幾年沒來的校園,我開始找我2004年考碩士班入學考的考場。
那一年,我極度的想要考上政大的研究所,政大在我心中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台大,是我心中的第一志願,夢想之星。然而,那一年的考試,我考得非常的不順利。
在「白頭宮女」一文裡,我曾經提過我的考試科目實力很不平均的事情。考試的第一科,就是我最拿手的文學史,一翻開考卷,我卻手抖到寫不了一個字,不是因為我不會寫,是因為我無法控制自己的緊張跟壓力。
考試兩天,我等於是邊哭邊考,考完就去教室外面哭,哭完又進去考。哭不是因為後悔,而是無法克制的恐懼,無邊的席捲過來。心中的惶惑不安,讓我頭痛欲裂的完成考試。
本週的TriCard,有一張的訊息是這樣的--
每一件事,都是奇蹟。你能買到你非常中意、而且價格超優惠的衣服或任何東西,這是奇蹟;你每天搭車上班,沒有一天誤點,這是奇蹟;不是耶穌復活才叫奇蹟,那些你不能控制的事,全都順利的運作著,就是奇蹟。
事實上,這個訊息是在比TriCard更早的時候,我進行某一個個案的過程中進來的,寫TriCard的時候,又跳進來一次,就寫下來了。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某一天你忽然很想吃你家樓下巷口的蚵仔麵線,於是你拿了鑰匙、抓了零錢、穿上拖鞋,走下樓去準備滿足你的嘴饞。結果一到店門口……人家公休沒開,你也沒得吃。
這就是「盡人事,聽天命」這句話最輕微的表達方式。
這一年多來,一邊當體適能教練,一邊當靈性療癒師,最大的心得就是--
這根本就是同一件事!
最近偶然有機會和另一個教練閒聊,我們一致認為「一個體適能指導員在教完課之後,學生不因你的個人風采而著迷,而是因為你的教學,開啟了對運動的熱情、並且以健康而正向的方式愛上運動,這才是最高指導原則。」
並不是說體適能教練不能擁有自己的個人風采,而是除了我們的個人魅力之外,上課的會員是否因為我們的課,而對運動有了正確的認識,更甚者,對運動燃起了無比的熱情,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十項全能型的教練很少,大部分的教練都還是有著只專精某幾項專長的傾向。當我們為會員開啟了某一扇門,之後會員要自己走去哪裡,那是他們的自由。除了基於專業的建議之外,會員的自由意志是最重要的。
幾年前,我一個人住在嘉義,在村子裡面租了專給學生住的小套房裡。小套房一格一格的,就像蜂巢,門關起來之後,就是一個人不受干擾的獨立小天地。
但是比起蜂,當時的我更像是作繭自縛的蠶。
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經常是不開大燈的,深夜在電腦前面不睡覺,也就只開一盞檯燈,房間裡昏昏暗暗的,像是害怕開了大燈,自己會被清冷的白色燈光給吞去一樣。躲在僅能稀微看見桌椅輪廓的黑暗裡,我好有安全感。
那時候重度失眠,每晚在BBS的版面上,徹夜寫文章。
寫文章的那個版,除了我的文章頗受注目之外,我也喜歡讀固定幾個寫手的文章,當時只覺得讀著文章,心裡就會有些結,隨著文字流動,流到更深的地方,愈沈愈深的,到一個大家都假裝遺忘的陰溝裡。
其一。
我希望,做個案的時候,我能傳達實際的體驗,使這個體驗觸及對方的靈魂,激發出彼此自省和自癒的能力。那一天,即使不講話,療癒的能量也會流動和完成。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我仍然是個話講不完的傢伙。
其二。
我希望,最近「牙」起來的老症頭,可以趕快找到好起來的關鍵。
聖經的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記錄了這一個小小的故事--
一個窮寡婦在一群財主之間奉獻,不卑不亢的把兩個小錢投入了捐獻箱。比起其他財主的金銀,主耶穌注意到這個窮寡婦。他特意把門徒叫過來,並且鄭重其事地說:
「這窮寡婦投入銀庫的,比眾人投入的更多。兩個小錢在市場上的價值,於神眼光中的價值大不相同。」
大部分引述到這段經文的,會注意到的重點是「窮寡婦展現了全然的信任及交托」,她把她接下來所要過生活的一切,全都奉獻給了神,這時候真的只能全然的信靠神給予的豐盛,不僅是十分之一的奉獻,窮寡婦實踐的是百分之百的奉獻。
然而我比較想要注意的是另一個重點--神關心的是你給予的「質」,而非你給予的「量」。
就像雅各階梯那篇文章分享到的,同一個課題會一層一層的、一直深化的進行下去,有心的話,大概沒有真正結束的一天。 半年多前,…
回頭看自己,總是會有很多新鮮事重新浮現。 幾年前,我剛開始積極的改變自己時,總是喜歡磨著一個認識10幾年的好朋友,問他:…
前一段時間,我的靈魂大約離家出走了一個多禮拜。
靈魂離家出走,並不是說我被附身或是離魂之類的,應該是說,我開始很深刻的感受到「這個地球有多麼的不真實」。
許多的靈修書籍都提到,看似堅固的物質世界,其實不過就是一堆分子原子所組成的頻率、都只是一堆能量罷了。
我在好幾年前就接觸到了這樣的觀念,然而,直到我的靈魂離家出走的那幾天,我才能深刻的體會到……這個物質世界,還真的是很假啊!
總覺得眼前能看到的電腦,其實並不存在;眼前看見的每個人,都不是他們所長的模樣;甚至,照鏡子的時候,我覺得鏡子裡的自己面容是陌生的。我打從心底覺得……「我只是暫時長這樣而已」。
推甄大學的那一年,我第一次跟老天爺說:「老天爺啊,請讓我考上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學,如果考上了,我願意吃素一個月。」
結果真的考上,開始吃素之後,我發現一大串生活中的不方便--媽媽會一邊抱怨我讓他難煮菜,一邊擔心我都不吃肉,會不會營養不夠,一邊想盡辦法,多煮一些她覺得比較能均衡營養的菜色。
跟同學出去聚餐,我同學說:「你這還願的內容太麻煩了吧!我寧可許什麼一年不喝酒,也不要許一個月吃素。」因為不吃肉,我們能聚餐的地點就受了限制。
第一次吃素,我對吃素一事的印象是「全世界都覺得你在用吃素找他們麻煩」。
大三期中考期間,一位無肉不歡的同學,從學校餐廳包了一份素食回教室吃,他氣定神閒的對滿臉驚訝的我們說:「期中考啊!吃個素看看會不會歐趴。」登時被我們薛了一句:「……那你考研究所不就要剃頭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