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关于创造力的笔记

主图是故宫展品,我一直觉得瓶身上花纹很像 正在大叫的植物系神奇宝贝。

六龟缅甸内观时,是这样的——每天准时去禅堂报到,风来也坐,雨来也坐,无聊也坐,痛苦也坐,见到鬼神也坐,什么都没见到也坐。宇宙恩典降临感动到喷泪也坐,愤怒到想起来摔蒲团也坐,不为感觉所动,不为念头所牵,天天昏沉睡着还是去坐。练瑜伽也差不多,时间到就是站上瑜伽垫,opening chanting 之后,情愿也练,不情愿也练。

可能是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锻炼「不逃」的功夫,写东西我也会进入这种状态⋯⋯喜欢也写(这是最简单不费力的),不喜欢也写,有灵感也写,没灵感也写,兴奋、疲惫、混乱或空白,写一两句也好,有时候就只有这一两句,有时候一两句会变成一两千字。

当我唸中文系,跟一屋子有文学天份的人在一起时,我就可以确定自己是没有创作天赋的人。于是写作这件事,我反而信任自我节制和规律,胜过信任灵感和天赋。

可是没有创作天赋不代表没有创造力,创作天赋和创造力是两码子事。如果是为了出版与成名,那没天赋真的是没办法,老天没有要赏你这口饭吃。但是每个人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培养出来享受的

当我们持续练习,不等待灵感、不依赖情绪、不被批判左右,通常写个一段时间之后,人会开始反过来被写作牵引,我们会被带着走近一些原本不敢靠近的地方,那里可能是创伤、渴望、遗憾,或者梦,也可能是某种不带名字的纯粹存在。

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愿意冒险,愿意进入未知、空无、混沌,而不退缩。书写的真正礼物,不是多么精巧的成品,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一点一点的翻新、再度创造了自己。

Leave a reply

这个网站采用 Google reCAPTCHA 保护机制,这项服务遵循 Google 隐私权政策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