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把《第一本脉轮身心修复诊疗经典》推荐给两种读者:一种是不满足于感觉,更想把感觉落实成可实行技巧,走在身心整合路上的实作者;另一种是关注创伤修复、却总觉得语言难以穿透身体记忆的疗愈者。无论是实作者或是疗愈者,我想都会在这本书中,得到许多的灵感与洞见。
炼金是自我修炼,为的是实现灵魂的渴望。所以不要用转化或整合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来评价自己够不够好,这件事只关乎诚实的面对自己,并且有能力更成为真实的自己。这一路的风景会变换,总有一段风景名为孤独。孤独的走向完整,也是灵魂炼金必修的一部分。
实体独立书店的消失,可能是各种出版/销售环境条件的最终结果,在小书店结束营业之前,去走走、去看看、去翻翻书、去消费吧!
灵性的深度,往往藏在最微小、最无声的地方。当你不再急着「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愿意单纯地活在你所爱的路上,你已经在完成这份对宇宙的回应了。这份回应,不需费力。它是你,就是你。
修行很好,记得买菜。连结高我很好,也要回到双脚与地心引力的对话。内在开花结果的同时,也要照顾好每天的身体、情绪与人际关系。真正的灵性是回到生活,是在物质中安放灵魂。唯有生活与灵性交织,灵性才不会只是标本——静止、孤高、脱离现实。
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愿意冒险,愿意进入未知、空无、混沌,而不退缩。书写的真正礼物,不是多么精巧的成品,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一点一点的翻新、再度创造了自己。
现在的修炼,是学着一边维持外在的生活,一边在心里保留一个静静的状态。一个不论身体走了多远、不论情绪如何流动、表达,总是静静的,稳稳的核心。或许那就是一直都在的,灵魂清澈的原貌。
如果你常觉得焦虑、疲惫却找不到原因,或是想用更有架构的方法理解「身心灵」,或者长期觉得身心不在同一个频率,这本书的视角,也许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给自己需要的支持与照顾。
比起对抗无常与随之而来的不安和焦虑,我开始练习让我的心有足够的空间与弹性,去容纳那些我不喜欢的自己、放不下的情绪,以及我曾以为必须改变的一切。慢慢地,我可以不再急着改变世界或自己,我渐渐的能够接受万事万物的原貌,包括接受命运的原本面貌。
无论是思维的舒适圈,还是行为的舒适圈,只要还在舒适圈当中努力,成果就是很有限。突破舒适圈就是很不舒服、很可怕,而且一定会累,这就是为什么行动时需要勇气,因为就真的是硬著头皮前进。宇宙节律和命运推动人们的同时,人其实也透过跟命运的互动,改变了命运的质地。而要跟巨大的、无以名状的宇宙的流互动,甚至改变,靠的是有意识的觉察,与充满勇气的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