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最近的阅读书单是 Stephen King 的小说《鬼店》、Aniela Jaffé 的《幽灵.死亡.梦境:荣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外加看了 Netflix 的《蛇惑》。
.
相较于改编电影,《鬼店》原著小说是很有爱的故事,每个角色都对彼此有爱,恐怖的画面不多,但是愈读就愈能感受到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头上。压迫感和绝望感刚开始很稀薄,然后像雾一样不着痕迹地变浓,等到反应过来,已经无处不在,也找不到出路。
去年夏天我人在科罗拉多州的 Boulder,今年夏天就读在 Boulder 的鬼故事(《鬼店》的地点设定在 Boulder 山区),故事里叙述的那些连绵的、终年积雪的山峰,我全都亲眼见过。为了要从故事里回到现实,我从中段就不停的一路读到最后,想赶快跟著书里的角色,一起逃离大雪的深山与纯粹的邪恶。
十几年前,我有一段时间一直作噩梦,去拜拜和祭改也没改善,最后靠着唸英文和算数学(我的逻辑是数学和英文都很理性,有助驱邪),外加大量运动,好像代谢一样,终于渐渐摆脱被噩梦所苦的阶段。
虽然《鬼店》最后的场景停在夏日阳光灿烂的缅因州,但我还是决定立刻接着读一个从精神医学分析与理性来看待灵异现象的鬼文本分析(自己替自己安装防毒软体的概念)⋯⋯
.
亚菲的鬼文本分析是从科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理解灵异现象。心理分析关心的并不是鬼或幽灵的真假,而是各种超自然现象,是当事人心灵向外的投射与显化,人如何透过外显可见的一切,去观察自己的内在状态。
外在的事件,都是早已在内在成形的世界。对未知、不可知的一切保有敬畏与警觉的态度,不管我们面对的是外在世界的未知,还是自己内在未知的无意识。
.
《蛇惑》是我看下来压力最大、最窒息的一部影集,大胜《鬼店》和鬼文本分析⋯⋯是连环杀人犯在东南亚国家,专挑背包客下手的纪录片。我每看一集就要关掉网页,过几天再看下一集(喘),影集里的场景和情境,距离我的真实生活太近了。
我也曾在青旅中的游泳池中,和初见面的背包客边喝可乐,边游来游去。我走过许多南亚和东南亚的街道,看过与影集中轮廓肤色类似的面孔,和他们一起爬山、吃晚餐、搭著嘟嘟车去没去过的地方。在永远夏天的纬度,《蛇惑》里那些轻飘飘又艳丽张扬的薄衣薄裤,我也穿过。
看影集时,像是在看自己一部分的真实生活,虽然我也曾在旅程中遇过诈骗、性骚扰、扒手,但是情节都不严重。可是没有发生坏事、没有变成海外失踪或死亡人口、跟更可怕的结局擦身而过,也许也只是我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好运,遇到真正恶劣的状况时,我恐怕也是无力回天的。
一路看下来的心得是,人比鬼可怕多了。
中元节的小分享,愿众生平安。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