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是一种现场的即兴共创.
教学于我来说,从来不只是站在台前传递既定知识,更像是一场实体的即兴共同创造。每一次教课,我总是带着开放的心,进入教学状态——一定要教的基础内容之外,我总是让课程随着当下的能量状态,与我们彼此的交流自然展开
课堂中最有灵性的时刻,往往不是我讲了什么惊人的知识点,而是有人在某个提问里触动了自己、有人在沉默中松开了什么⋯⋯那种细致的触发,是全然临在的经验。
这就是工作坊的醍醐味——即时回应的聆听、互动,每一场工作坊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被预期的创造。
.让教学,落在生活里.
这几年,我的进展方向与教学内容,有很清晰的方向:让灵性变得更亲切,让能量疗愈变得更实用,能与日常生活更自然地接轨。灵性不是神圣殿堂里才有的东西,它也存在于煮饭时的汗水、与家人对话时的默契、还有一个人独处时的静默自问。
如果学到的东西,无法陪伴我们回到生活,那再深的概念,也会浮在半空。
教课时,我总是自问:我教的能量疗愈的内容,能不能更贴近日常?让灵性的实践不再遥远,而是活在我们每天正在过的每一个时刻。
.教学的核心,是同行与分享.
教学也从来不只是我「传授」什么,而是我们一起走在路上的分享。
每一位课程的参与者,带来的不只是提问与好奇,更让我有机会看见一个又一个灵魂的独特样貌。陪伴每个参与者打开、转化与蜕变的同时,我也在每一堂课中学习,练习更诚实地面对我自己。
我们不只是学生与老师,我们是同行者,在这条灵性之路上互为镜子。
.十二月的雪白治疗大师阶一日工作坊.
当我们走到大师阶的课程,许多人会以为那是一个象征著完成、精通与地位的阶段。仿佛进入这个层级,就意味着掌握了更高的技术、获得了更明确的头衔,或者,终于可以成为「引导他人」的角色。
但事实上,大师阶的真正核心不只是技术,也不只是头衔。它不只是关于你「学会了什么」,而是关于你是否愿意让生命本身成为你的老师。
每天早上睁开眼时,我们选择如何面对生活?
遇见无常时,我们能否放下控制,转向臣服?
疲惫混乱时,是否仍愿意与不堪的自己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引用禅卡〈平凡〉中的这段话:
「『美』可以在日常生活那些简单和平凡的事情当中找到。当你能够很全然地去做世俗的事情,带着爱,只求将那些事做好,没有想到要被承认,或是得到什么报酬,那么最世俗的事情也会戴上神圣的品质。」
真正的大师不在云端,而在现实生活里——在街角的便利商店,在疲倦的傍晚,在需要你做出选择的每一个当下。
.在大师阶,我们更深地练习如何臣服于神圣蓝图.
神圣蓝图并不总是清晰可见,它有时藏在一场意料之外的改变里,有时藏在一段延迟、一场误会、一个内在无法言喻的召唤之中。而我们能做的,唯有让生命带路。
大师阶的课程并不是让你成为一位大师,而是问问你:你是否愿意让疗愈与爱真正渗透进你的生活,触及你内在最柔软的本心?
你不需要举起光之剑,不需要每天冥想五小时,也不必完美地遵循所有规则——你只需要在每一个平凡的时刻,用爱去完成你手上的这件小事⋯⋯洗一叠碗盘,回一封讯息,抱你爱的人,好好吃完一顿饭。
灵性的深度,往往藏在最微小、最无声的地方。当你不再急着「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愿意单纯地活在你所爱的路上,你已经在完成这份对宇宙的回应了。
这份回应,不需费力。
它是你,就是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