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路上,我去过很多国家,走过很多城市。有的城市一走进去,即使很美、很繁华、很热闹,我也会感觉到 it’s dying —— 那些美与热闹,是打造给观光客的,并没有人真的在那座城市里生活、恋爱、劳动、发呆。
因为我之前的旅行方式是旅居,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菜市场⋯⋯我是说,市集。我在巴士底广场菜市场买过鱼,在红孩儿市集买过鹰嘴豆泥和蔬果,在都柏林的Tesco买特价覆盆莓,三天提一袋马铃薯回家当米吃。
在西班牙,我遇过小学生排队放学,沿路唱歌,我也跟着他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在印度,年轻男人双载骑着摩托车赶牛,牛从我背后轰隆奔腾而来,我吓得连滚带爬的逃离道路,躲进草丛里。赶牛的人从我旁边骑车呼啸而过,甚至没有多看我一眼,好像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
城市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那里发生著真实的生活。
人也是如此。灵性很美,但如果只有灵性、没有生活,生命也会慢慢枯竭。
.与身体与现实和好.
上周脉轮自由书写,讲课进度是海底轮。海底轮的重点之一是「与身体与现实和好」——海底轮是土元素──关乎吃得下、睡得稳、脚踩得到地;关乎安全、金钱与物质的基础;关乎规律、界线与承诺。
如果只追逐冥想、进修、开悟、净化、扬升⋯⋯却忽略煮一顿饭、晒个太阳、处理帐单、和朋友说话、拥抱一个人,甚至允许自己发一会儿呆,灵性就会变成一座空城——漂亮但无人真正久居,所有的美都没有生命力。
与身体和好,意味着把「我」放回血肉:听见胃的饥饱、腿的疲惫、背的紧绷;给自己可预期的日常节律;练习接地——赤脚踩地、慢走呼吸、做饭洗碗、把房间收好、把帐单结清。
琐碎又局限的现实,日日反复,其实给了我们自己的能量体一个讯息:「我们在这里,我们被支持,我们有根。」身心的根站得稳,人也就比较不需要用控制或逃离来求生。
修行很好,记得买菜。连结高我很好,也要回到双脚与地心引力的对话。内在开花结果的同时,也要照顾好每天的身体、情绪与人际关系。真正的灵性是回到生活,是在物质中安放灵魂。
唯有生活与灵性交织,灵性才不会只是标本——静止、孤高、脱离现实。
.灵性需要根,生活是土壤.
有了土,花才开得长久;有了人间烟火,灵性才不会飘成一缕孤魂。
所以,请记得让自己过日子——
诚实、混乱、有呼吸有矛盾的平凡日子,不是社群完美打卡的那种;把身体照顾好,把基本盘稳住:吃、睡、动、劳动、连结。这样的你,才会是活着的你;而你的灵性,也因此有了温度、重量与方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