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被动又顺从,可能就会被误解为他是受教的人。相反的,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P.148
A person is wrongly thought to be teachable if he is passive and pliable. On the contrary, teachability is an extremely active virtue. No one is really teachable who does not freely exercise his power of independent judgment.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P.148
The most teachable reader is, therefore, the most critical. He is the reader who finally responds to a book by the greatest effort to make up his own mind on the matters the author has discussed.
***
我先提醒,以下是我给自己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重点及应用方式,所以我稍微有调动一下章节前后内容,重新写一个我自己用起来顺手的结构。用词也是,有的地方我是用自己的话写的,和原书也不太一样。《如何阅读一本书》非常棒,光读我的笔记是绝对不可能摄取到书中精华的。
这份摘要比较像是一份薄薄的、速速一翻让我提醒自己的重点小抄。我一看到某些标题或粗体字,脑中会自动回想起书中提到的技巧跟细节,没有读过原书的话,脑内不会随之浮出相映的内容。为了方便有兴趣看原书内容的读者们,以下笔记我全部都注明了原书页码出处,以利大家参考及查询。
还有,《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列出来的书目,很多我都还来不及读,所以以下只列出了本书作者的说法,我还没有能力跟作者对话,或者与作者有不同意见。像我有朋友已经读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就不同意《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将本书列为格言形式的哲学书。未来如果有任何增删修订,(如果我有空)就会列在这里。
本文我使用的是台湾商务印书馆于2016/12/07重新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台湾商务70周年典藏纪念版(三版),ISBN:9789570530629。
***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为那些「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P.13
。一个读者主动参与阅读的责任。
阅读一本书应该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但是了解这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要向自己提问题,也要向老师提问题。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能够跟老师争辩。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P.57
Reading a book should b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you and the author. Presumably he knows more about the subject than you do; if not, you probably should not be bothering with his book. But understanding is a two-way operation; the learner has to question himself and question the teacher. He even has to be willing to argue with the teacher, once he understands what the teacher is saying. Marking a book is literally an expression of your differences or your agreements with the author. It is the highest respect you can pay him.
。四个基本问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中,这四个问题会有各种变形)——
1.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作者如何发展这个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作者的细部解释:找出作者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
3.读者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这本书有道理吗?全部都很有道理,还是只有一部分有道理?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书与你有什么关系:书中的资讯对你来书有意义吗?你有必要了解吗?资讯之外,书是否还带给你启发?
P.54-55
了解一本书的关键:有能力提出问题,也有能力自己回答问题。后两个问题比前两个问题重要,最后一个问题则跟主题阅读有关。-P.55。
如果要回答前两个问题,要确认一下自己的意见是什么;如果读者拒绝倾听作者所说的话,就没办法了解这本书。-P.299
。如何做笔记、标示重点。
。画底线
。画底线之后再加记号
。空白处画星号或其他符号(慎用):一本书十来个地方就够了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论点有连串重要陈述时,自己做顺序编号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处页码:比较或参照
。圈出关键字或句子:跟画底线相同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写下读者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问题或答案;简化书中复杂的论点;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个人的索引页。
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写下个人索引之后,可以试着在前面的空白页列出全书整体架构,列出基本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目的是测量读者是否了解全书。
P.57-59
。三种笔记。
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检视阅读后能做出来的,这笔记最好做在目录页或书名页。这份笔记试图回答的问题是:
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分析阅读后能做出来的。概念笔记要能对一本书的准确性和意义等问题,自行提出答案。概念中既有作者的观点,也会有读者自己的观点。
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making):主题阅读后能做出来的。就单一一个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P.59-60
。基础阅读。
就算是后来变成阅读高手的人,偶尔还是要用基础阅读来阅读。譬如我们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时,还是得去翻字典。如果我们被一个句子的句法搞昏头时,也得从基础的层次来解决。-P.262
Even the best readers continue to read, at least occasionally,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for example, whenever we come upon a word that we do not know and have to look up in the dictionary. If we are puzzled by the syntax of a sentence, we are also working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者没有学习障碍(视力、听力、智力正常,口齿清晰,能在团体中就学)。
第二阶段——懂得发现符号的意义,学习者能认字、能学会文法。
第三阶段——学习者能扩增认识的字,认识一大堆字(用上下文猜字)。
第四阶段——能读懂一整本书(从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能比较不同作者在同一主题上的观点)。
-P.34
。检视阅读-会做出结构笔记。
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P.51
When reading a book, it should not be slow to be worthless or fast to be detrimental to satisfaction and understanding.
在第一次阅读一本困难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P.52
Do not try to understand every word or page of a difficult book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ule of all; it is the essence of inspectional reading.
检视阅读的目的——
1.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更多时间阅读。
2.就算决定不读,也会知道与这本书有关的事。
-P.41
检视阅读第一阶段——系统化略读:由外而内(书名、序、目录、索引、结论;与主题相关的篇章/篇章开头与结尾的摘要/东翻西翻唸个一两段/最后两三页)。-P.41-44
检视阅读第二阶段——粗浅的阅读:一口气冲完整本书不要停。-P.45。
检视阅读对主题阅读(=最高层次的阅读)非常重要。-P.52
结构笔记的内容包括了:
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这本书在谈什么?
3.作者的架构、观点,及支持其架构和观点的推论(骨架与血肉)。骨架是指纲要,血肉则是进一步的诠释和解读要的内容。
-P.59
血肉和骨架的譬喻参见P.99。
。分析阅读-会做出概念笔记。
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就像霍布斯所说的:「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P.173
A person who has read widely but not well deserves to be pitied rather than praised. As Thomas Hobbes said, “If I read as many books as most men do, I would be as dull-witted as they are.”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结构-架构性规则(P.211)。
本阶段即尝试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的第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进行分类:这会决定阅读一本书的方式(参见〈为书籍进行分类〉和〈如何阅读各类书籍〉的段落)。读者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哪一类的书,而且愈早知道愈好。P.67。
2.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什么:写摘要。小时候写的课文大意,练习长话短说。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写成全书大纲,列举出来,也将书中各部分大纲列出来:拟大纲。目的是搞懂为什么那些大纲是重点。
写摘要和拟大纲是驾驭一本书复杂的内容的重要技巧。摘要能指出一本书的整体性,大纲能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P.92
4.确定作者想问的问题:整本书想解答的主要、次要问题,能整合顺序。
以及
理论性问题‧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性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特定结果?‧要达到特定目的要以什么采取哪些行动?‧在特定条件下何谓更好或更糟?‧在何种特定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更好?-P.101-102
-P.104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诠释性规则(P.211)。
本阶段即尝试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的第二个问题:「作者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是什么?」。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确认你真的搞懂了作者的关键字字义。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找出关键句和主旨。
判断作者的主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已经涉及主题阅读——不同的作者经常会用不同的字眼述说同一件事,或用同样的字眼来说不同的事。一个读者如果不能经由文字语言看出意思与主旨,就永远不能做相关作品的比较。-P.135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读者要自己找出论述,挑选书中的关键句子出来重新架构作者的论述。
8.确认作者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没解决?哪些没解决的问题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
-P.143
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将整体分成许多部分,同时能找出思想与知识的要素,与作者有共识,找出主旨及论述,再重新架构一个整体。(很像乐高积木,拆开一组玩具,了解细节,自己用新的方法再组成同一种的玩具)
-P.150
分析阅读第三阶段:评论作者的学说-评论性规则(P.211)。
本阶段即尝试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的第三、第四个问题:「请读者自行为这本书下个判断」以及「这本书与读者有什么关系?」。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了解,才能评论: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全书,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为了赢而战:不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评论要有理论基础,而非只是个人意见,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是不同的:知识≠个人意见。意见、论点不同是可以解决的。P.158。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最后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佐证,就必须要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的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的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粗体字的部分在P.169-170。
概念笔记的内容包括了:
1.作者的观点。
2.读得越深越广时,你自己的观点也会出现。
。主题阅读-会做出辩证笔记。
主题阅读有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及阅读阶段。
准备阶段:观察研究范围。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书目。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与其他书籍的书目索引。
2.浏览你设计出来的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阅读阶段:阅读前一阶段收集到的所有书籍。
1.浏览前一阶段被认定为与你的主题相关的书,找出书中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中立的词汇,带领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或至少大部分作者都可以用你创造的中立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或至少大部分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和次要议题。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解读他的观点,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辅助阅读的工具。
对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工具书可说是毫无用处。工具书并不是茫然无知的指南。-P.183
Reference books are useless to people who know nothing. They are not guides to the perplexed.
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是指阅读书籍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不相关。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是借助其他书籍来阅读一本书。在你找寻外力帮助之前,最好能自己一个人阅读。如果经常这么做,最后你会发现越来越不需要外界的助力。
相关经验在阅读中扮演的角色:
1.有两种型态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阅读时有困难的书。一般经验适用于任何活着的人,但是一般经验不等于全体经验。特殊经验需要主动寻找。两种经验跟阅读不同书籍有关。
一般经验与阅读小说和哲学书籍有关。判断小说的写实性需要靠一般经验,哲学家则诉诸人类的共通经验。特殊经验和阅读科学作品有关。阅读历史,同时和一般经验、特殊经验有关。
2.如何确认自己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你读懂一本书呢?问自己:在你觉得自己了解的某一个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来?
P.174-177
其他的书可以做为阅读的外在助力:
1.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时间顺序读,对了解最后被写成的书很有帮助。
2.这是在延伸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就像文章有助于诠释字义与句子,相关的书籍也能提供大型网路脉络,以帮助你诠释正在阅读的书。
P.178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1.少用导读与摘要,因为导读不一定全都正确。
2.就算正确也不完整,会限制读者对一本书的理解。
3.必须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看诠释和导读手册,如果在阅读全书之前就先看了导读手册,读者就隶属于导读手册的作者了。
4.摘要可以自己写。
5.摘要不能代替真正的阅读,却能告诉你,你想不想或需不需要读这本书。
P.179-180
如何运用工具书:
1.至少要问得出明智的问题。
2.要知道可以去哪里找答案。
3.要知道工具书是怎么组成的。
P.181-182
如何运用字典:
1.文字是物质的。
2.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
3.文字是符号。
4.文字是约定俗成的。
P.186
如何运用百科全书:
1.事实是一种说法。
2.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
3.事实是真相的反映。
4.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
P.190-191
延伸阅读:我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