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火车前往东部的路上,正好读完《向内修复》。
写这篇时,看到自己 2017 年写的〈身在苦中不知苦〉,很有「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被科学佐证了」的开心。
.
参加瑜伽师资训练时,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提到:「瑜伽最终锻炼的并不是身体,而是神经系统。所有体位法的练习,都是为了有一天我们能安住在静坐中」。神经系统无论是在正统医学,还是自然疗法/能量医学的领域里,都被认为是最需要好好照护的身心结构。
.快速修复 ≠ 真正疗愈.
《向内修复》提到人们会无意识选择「快速缓解痛苦,但是无法根治症自己」的方式,缓解自己的痛苦,作者把这种做法称为「快速修复」。
快速修复虽然能缓解症状,副作用可能是切断和身体的连结,甚至压抑了身心的讯号。久而久之,我们会和自己的身体变得分裂、疏离。只是急着把「不舒服的感觉」赶走,而没有耐心去倾听它真正要告诉我的讯息,久了,人会开始听不懂自己的痛苦,到底说了些什么?
.神经系统健康的四大梁柱.
《向内修复》提出「疗愈神经系统需要四根梁柱支撑」的论点,四根梁柱分别是:
-
- 身体 —— 从基因、细胞到器官系统的健康,决定了神经系统能否有效调节。
- 心智 —— 思维、情绪、内在模型与应对策略,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环境。
- 连结 —— 人际、社群与社会的参与感,带来疗愈不可或缺的支持与归属感。
- 精神 —— 人们需要感觉自己隶属于更大的整体,找到超越人际关系的意义与方向。
.五阶段修复计画.
《向内修复》的核心疗愈地图是五个阶段,作者特别强调,每个阶段都对应到不同的梁柱:
-
- 觉察(Awareness) —— 专注于心智,开放心智去理解整体神经状态。
- 调节(Regulation) —— 回到身体,透过呼吸与肌肉的生理活动进入放松。
- 修复(Restoration) —— 心智与身体并重,才能真正处理失调根源。
- 连结(Connection) —— 将焦点放在人际与社群,重建与他人、自然、目的的联系。
- 扩展(Expansion) —— 四梁柱同时并进,培养神经系统的韧性与成长性。
作者认为,个体需要在生活的不同面向强健起来,才能建构稳固、充满活力的神经系统。
.可操作的工具与量表.
《向内修复》提供了很多实际方法:呼吸练习、肌肉放松、日记观察、理想照顾者想像等,也设计了许多量表与自我观察指标,帮助读者追踪进度,避免停留在模糊的「感觉好像有点改善」。
.结语.
疗愈不是急就章,而是一个逐步重建连结的过程。从身体到心智,从关系到灵性与意义感,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结构,而不是被快速止痛的解方拐走。
这本书特别适合:
-
- 想要理解「为何自己总是焦虑、疲惫却找不到原因」的人。
- 高敏感族群(HSP),渴望找到与自身敏感共处的路径(书中很前面的章节,就花了一整章谈论高敏感人的自我评估与照护)。
- 曾有创伤经验,想靠自我修复逐步重建安全感的人。
- 对「身心灵」想要有更科学架构理解的读者。
如果你常觉得焦虑、疲惫却找不到原因,或是想用更有架构的方法理解「身心灵」,或者长期觉得身心不在同一个频率,这本书的视角,也许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给自己需要的支持与照顾。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