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的新闻大概就是台北的有河书店、政大书城花莲店,还有金石堂彰化店,几家实体书店,都要结束营业,台中的潮返书店则明确通告,需要更多新客。
我特地抽了个下午去有河书店走走。
我是电子书爱用者,去逛实体书店的乐趣之一是特地去找一找自己「已经拥有电子版」的书,经常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原来你这么厚?!」,例如《蜜蜂与远雷》、《荣格论心理类型》和《走向北极》,尤其是《荣格论心理类型》,640页的精装本,我吓到。
-「原来你这么薄?」是看到《懂也没用的神秘旅行》和《飞行的奥义》纸本的心情,读的时候有「这是一个好长的故事」的感觉。刚好两本的主题都跟旅行有关,可见得内在移动的哩程,比页数更长,实体书的份量,不足以反映出心灵旅行的距离。
-「原来你这么漂亮?」,《从前从前的日本》,就是这样的书,实体封面是布质的,电子书再方便,也无法还原这样的触感与惊喜。
逛实体书店,简直是线下见网友的实体见面会。

.
我在有河买了早就入手电子书的《创造力的修行》纸本书,纸电双收。
读这本的时候,有太多想手写的东西,没写下来就读不下去,无论是另外写一本笔记、直接在大尺寸电子书阅读器上写、还是用打字记录在电子书的注记中,都觉得很不顺手。
看到纸本书本尊,才发现中文版编辑可能已经预测到这种情况:页面的边界和行距都有够大的,感觉就是预设读者会很需要写(或者邀请读者尽情写?)。而且它连字体都比较大,读起来不会眼周压力升高,对我这个开始会在意字体大小的人(年纪?)来说,真是刚刚好。
结帐的时候,是一种奇妙的时空错乱感——我大概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在实体书店,用现金,买原价的书」了。习惯了电子书刷卡付款后立刻下载阅读、网路书店常态七九折,今天下单、明天去便利商店取货付款,那天递出现金、等老板替我盖店章时,顺手玩一下柜台旁边的文创小物,跟老板闲聊两句⋯⋯这一切都太复古了,复古到我竟然有点恍神。
实体独立书店的消失,可能是各种出版/销售环境条件的最终结果,在小书店结束营业之前,去走走、去看看、去翻翻书、去消费吧!
另外,潮返有一只黑猫店长,书店没了他就只能变回普通黑猫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