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愿意冒险,愿意进入未知、空无、混沌,而不退缩。书写的真正礼物,不是多么精巧的成品,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一点一点的翻新、再度创造了自己。

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愿意冒险,愿意进入未知、空无、混沌,而不退缩。书写的真正礼物,不是多么精巧的成品,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一点一点的翻新、再度创造了自己。
现在的修炼,是学着一边维持外在的生活,一边在心里保留一个静静的状态。一个不论身体走了多远、不论情绪如何流动、表达,总是静静的,稳稳的核心。或许那就是一直都在的,灵魂清澈的原貌。
如果你常觉得焦虑、疲惫却找不到原因,或是想用更有架构的方法理解「身心灵」,或者长期觉得身心不在同一个频率,这本书的视角,也许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给自己需要的支持与照顾。
比起对抗无常与随之而来的不安和焦虑,我开始练习让我的心有足够的空间与弹性,去容纳那些我不喜欢的自己、放不下的情绪,以及我曾以为必须改变的一切。慢慢地,我可以不再急着改变世界或自己,我渐渐的能够接受万事万物的原貌,包括接受命运的原本面貌。
无论是思维的舒适圈,还是行为的舒适圈,只要还在舒适圈当中努力,成果就是很有限。突破舒适圈就是很不舒服、很可怕,而且一定会累,这就是为什么行动时需要勇气,因为就真的是硬著头皮前进。宇宙节律和命运推动人们的同时,人其实也透过跟命运的互动,改变了命运的质地。而要跟巨大的、无以名状的宇宙的流互动,甚至改变,靠的是有意识的觉察,与充满勇气的采取行动。
如果我无法正视大环境与时代中的压迫与不易,我又怎么能陪伴我的案主,直面他们生命中更独特也更深刻的困难?独裁的环境会让真实的自我生不出来,即使生出来,也会覆巢无完卵。我选择表态,是为了守住我们能安心写、安心吃、安心生活的地方,这个小小的、多山的地方。
灵性是内心刻意锻炼出来的力量,这份内在力量源自觉察、有意识的纪律、自制与反复的思辨。内在的灵性力量使我们在顺境中不迷失,在逆境中不急躁。无论处于何种情境,我们记得自己是谁、知道内心真正的渴望。外境无常变化,我们的内心始终有稳定前行的节奏。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在现实中能够怀抱着爱、实践爱,有意愿理解自己、尊重他人。
自由书写是自己为自己准备的心灵容器,在每个过渡时刻、动荡时期,我们得以给自己一个暂时自我安放与对话的空间。长久累积下来,书写会成为你内在力量的储存所,无声地陪伴着你继续成长。
整体来说,神明们的回答的核心价值是「人能行善,就能破除厄运」,里面还是偶有性别成见,例如坐月子中的孕妇摸神桌会冒犯神明之类的,但为善的积极性,还有神明们站在玄学这一端,对科学相当接受的态度,我觉得很有趣。
仅将这篇小记,献给每一个曾经走过死荫幽谷的勇者,敬你我身上再也不会复原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