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预约制,不接受未经预约访客 - 10.00am-10.30pm

蜿蜒的疗愈幽径(一)

蜿蜒的疗愈幽径(一)

很多时候,我选择被其他治疗师做个案,都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状况很不好,或者已经迫切需要某种疗法而去的。我会去做个案,大部分都是因为一个难以言喻的理由-「灵感」。
有时候是听别人推荐就去了、有时候就像每一个读者一样,因为长期收看某一个灵疗师的部落格,觉得可信度够,时机到了,我就会跟对方约个案。
虽然是凭著灵感去,但我还是会在见到治疗师之前,想一想自己究竟有哪些地方,是想要被调整得更好的。所以我的状况比较像是「从状况普通→状况更好」,而不是「从状况不好→回到一般水准」。
根据这一两年的经验累积,我发现,当我凭著灵感去找某个治疗师时,往往都会引发生命中一个略具规模的转折。事后回想,偶尔还不免捏把冷汗-要是当时没有转弯、沿着老路走下去的话,如今状况将会完全不同。
所以我一直觉得老天爷对我不错,该转弯的时候,祂从没让我错过,有时候不免转得我痛苦万分、转得我不甘不愿,拖了几个月……还是得转。

Read more

灵性成长的书读了以后呢?(3/12更新)

灵性成长的书读了以后呢?(3/12更新)

遇见未知的自己.JPG
我正在把一些旧书整理出来,或卖或送给需要的人,整理到这本两、三年前就看过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印象中,这是一本轻松好读的书。我想,花两个小时再读一次,然后要送人或是要卖掉,都算是对得起这本书了吧!
没想到这次再读,我从书中看见许多几年前没看见的东西。不但看见之前没看见的,连很多之前以为看懂的东西,又看到了好多的新意。
事隔几年看同一本书,会有这么不同的收获及心得,差别在哪里?我想,除了我又多了两三年的灵性成长历程,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开始「用灵魂读书」,而不是「用大脑读书」。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训练我们用大脑来吸收知识,然而,没有智慧的知识只会让人混淆。这次再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觉得阅读灵性成长的书籍,需要一个和阅读其他书籍很不同的技巧:边读,边内省自己是否实践书中的原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