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兴趣当饭吃的我,很幸运。我曾经痛恨教瑜珈,却不曾痛恨瑜珈,想清楚后,再不曾迷惘。不把兴趣当饭吃的他,也很幸运。他的兴趣那样的纯粹,那样的独占。

能把兴趣当饭吃的我,很幸运。我曾经痛恨教瑜珈,却不曾痛恨瑜珈,想清楚后,再不曾迷惘。不把兴趣当饭吃的他,也很幸运。他的兴趣那样的纯粹,那样的独占。
生活,反映了我们觉得「自己是谁」。于是建立新的习惯,其实是重新塑造了我们对自己的形象的认知。
开车这件事不是上完驾训班就没事了,灵性的实践也是一样的。我与朋友愈来愈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是灵性法则,上了课,技术的维护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反复练习,价值观的部分更是需要时时觉察与实践。上完课不等于精通,课后自己的投入与练习才是唯一解。
游牧和定居,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型态,于我,更像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股矿脉,有时这段、有时那段,轮流在我内在散发著幽微的光。矿脉在表面上看不见,在内里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朋友说:「当你旅行和定居都能尝到其中的美好滋味,你就自由了。」现在比去年更不自由。我却在这时候,忽然又多懂了自由一点。
和自己的人间故事太靠近了,会迷失在无穷无尽的情节中;离自己的人间故事太远,就会冷漠厌世,然后人也没法再经由体验探索自己与持续成长。况且来人间不就是为了要体验整个故事,来了又不体验,不就是买了游乐园的票,过了收票口就站在旁边等著回家?
活在当下只是个练习,目的是使我们觉知到自己很安全、也一直被爱和被守护着。当我们那么有安全感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知道自己做什么会快乐、过著什么样的生活会快乐,也会自然而然的就朝着快乐的方向前进。
自己照顾好,也是成熟大人的责任。我们能够好好地扮演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是因为我们给了自己完善的自我照护。
对生活感到无聊,是不是代表在原本的世界待得够久了,所以想要拜访新的世界呢?在这个暂时无法离开自己的世界的时刻,也许试着把玩和体验一门新的技能,也是一种进入新世界的方式?
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创造著只有自己能创造出来的成就感和快乐。这份生活中的喜欢,慢慢的渗透到工作里,工作也就不是赚钱了,是跟别人分享自己觉得很棒、也做得很好的一切。你所分享的一切,其实都是你的生活。什么都是从你的生活里长出来的。
灵性活动或者心灵探索,相对于现实,更像是待在温室里的一小段喘息时光。绝大多数的时刻,我们都拼命的在狂风暴雨的现实中,想办法存活下来。喘息的时光绝对有必要,因为我们能够在这段休息时间中,更新自己的想法、恢复自己的体力,然后,再次回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