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找到一点点光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一尾𩽾𩾌鱼,无边无际的黑暗,就是我的意识之海,游了半天,以为能到世界的另一端,最后才发现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然后理解找到光,其实是为了要跟内心的阴暗与未知和平共处。
八月经历了一场退行,感觉到自己的功能性明显的消退。朋友跟我说,他的瑜珈老师患了肌无力症——最一开始,是洗头时发现自己眼睛闭不紧了,近日已经无法吞咽,因为内脏和食道的肌肉,都失去了力量。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很有物伤其类的悲伤,不管是瑜珈老师的部分,还是退化的部分。我经历了心灵的功能退化,同时听说了有人经历了身体的功能退化。
能把兴趣当饭吃的我,很幸运。我曾经痛恨教瑜珈,却不曾痛恨瑜珈,想清楚后,再不曾迷惘。不把兴趣当饭吃的他,也很幸运。他的兴趣那样的纯粹,那样的独占。
生活,反映了我们觉得「自己是谁」。于是建立新的习惯,其实是重新塑造了我们对自己的形象的认知。
开车这件事不是上完驾训班就没事了,灵性的实践也是一样的。我与朋友愈来愈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是灵性法则,上了课,技术的维护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反复练习,价值观的部分更是需要时时觉察与实践。上完课不等于精通,课后自己的投入与练习才是唯一解。
游牧和定居,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型态,于我,更像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股矿脉,有时这段、有时那段,轮流在我内在散发著幽微的光。矿脉在表面上看不见,在内里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朋友说:「当你旅行和定居都能尝到其中的美好滋味,你就自由了。」现在比去年更不自由。我却在这时候,忽然又多懂了自由一点。
和自己的人间故事太靠近了,会迷失在无穷无尽的情节中;离自己的人间故事太远,就会冷漠厌世,然后人也没法再经由体验探索自己与持续成长。况且来人间不就是为了要体验整个故事,来了又不体验,不就是买了游乐园的票,过了收票口就站在旁边等著回家?
活在当下只是个练习,目的是使我们觉知到自己很安全、也一直被爱和被守护着。当我们那么有安全感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知道自己做什么会快乐、过著什么样的生活会快乐,也会自然而然的就朝着快乐的方向前进。
自己照顾好,也是成熟大人的责任。我们能够好好地扮演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是因为我们给了自己完善的自我照护。
对生活感到无聊,是不是代表在原本的世界待得够久了,所以想要拜访新的世界呢?在这个暂时无法离开自己的世界的时刻,也许试着把玩和体验一门新的技能,也是一种进入新世界的方式?